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信仰的社会功能来讲,法治信仰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伦理价值和力图根本解决人生问题的作用。法治信仰的实质是法律至上。选择法律至上,是历史经验的验证,是解决现实问题和担当未来使命的选择,是国家权力归属以及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结果。法治不仅应当形式上被信仰,而且应当是一种民主政体下的美德,一种政治自由,一种人文关怀。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就是信仰形式或仪式的外在强化,违宪审查机制的激活以及法治宣传特别是饭碗与兴趣分开意义上的法治宣传。  相似文献   
2.
行政主体法定理论深受行政被告资格制度与理论的影响,简单说来就是行为主体、权力主体和责任主体的统一。行政主体的职权来源于宪法、组织法的规定或者单行立法的授权,其他法律形式不具有确定行政主体的资格。行政主体的范围被界定为:政府、政府部门和派出机关。但是这样一种理论和制度,难以解释行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回应行政主体进一步多元化的客观现实,例外行政主体的理论和制度也存在不周延之处。因此,主体法定理论应该坚持,但是应该重新解读为政府根据立法确定行政主体,但是要受到约束,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由政府确定权力,建章立制,将行政主体确定规范性文件公开,同时兼顾行政体制,理顺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小军  陈建科 《前线》2014,(6):46-48
<正>中国有着丰富的变法或者改革历史,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改革进程中法治的作用受到更进一步重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与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新时期改革与法治的  相似文献   
4.
为强化重大决策责任人责任意识,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关系社会重大公共利益"标准,确定重大事项决策范围;根据对程序不当与后果不当两项条件,综合确定责任追究标准;根据重大决策的性质和时效制度的价值与功能,确定"终身责任追究"之"终身";根据权责一致原则以及我国现实政治体制,明确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对象;根据责任追究主体不同,确定责任追究形式。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央设立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地方政府是否有权进行改革,一直存在争议。新形势下这部分行政审批的改革,由国务院对相应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务院决定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相应的立、改、废、释或者法律授权,分别进行取消、下放、上收、合并、调整或者保留;地方设立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的改革比照中央进行;地方政府已经完成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中央设立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或者上级政府、人大常委会或者同级人大常委会设立地方政府实施行政审批,应当比照今后国务院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审批改革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中央和上级的改革保持一致;对于地方政府正在进行的行政审批改革,涉及这部分行政审批的,应当形成评价报告,把实施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告给国务院或者上级政府,供其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