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政治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华侨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大概有如下几种说法:(一)华侨问题的实质是“殖民”问题,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说法,早期著作多具有这种倾向。如粱启超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胡绍南写《中国殖民十六伟人传》,李长傅写《中国殖民史》等,都以“殖民”为言,有些著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殖民”二字,但字里行间仍会或多或少地露出这种倾向。他们没有把专事侵略扩张的殖民  相似文献   
2.
台湾在清代开垦土地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大租”、“官大租”与“番大租”,是怎样形成的,产生过什么作用,与大陆土地制度有何不同,垦户与佃丁之间存在什么一种关系,性质如何,特点怎样等等,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过去台湾学术界通行所谓“庄园说”,如东嘉生《台湾经济史研究》说:“王公豪族在庄园的上层建筑,南部的庄头为王公,中北部的庄头为豪族……南部庄园有庄头和庄丁(佃户),中北部庄园有庄头(大租户)、庄丁(佃户即小租户)和佃人。他们从事庄园的管理和耕种,佃户是通过土地  相似文献   
3.
(一)平埔诸族概况平埔族是汉族对于住在平地的土著诸族的通称,旧作“平埔番”,亦作“熟番”,分布于台湾北部、西部沿海五百公尺以下的丘陵及平地。自北而南,有宜兰平原、台北盆地、北部丘陵地、台中盆地、台南平原及屏东平原.清道光时(1821—1850),一部分迁移至开发较晚的埔里盆地、恒春平原及宜兰平  相似文献   
4.
清潮与郑氏斗争,既是清王朝与明王朝的斗争,又是满族与汉族的斗争,又是地主阶级与海上新兴商业资本的斗争,三者互相影响交错,而以地主阶级与海上商业资本的斗争为主要的关键。海上商业资本就是从封建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他们所经营的商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地主阶级的需要;所积累的资金,在当时资本主义萌芽还不大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从隆武二年(1646)海上起兵到永历十六年(1662)病逝台湾,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大体上经历了三次战略大转移:第一次从起兵不久,在粤东攻打“不清不明”的地方武装转变为夺取金厦建立抗清根据地,前后大约四年。第二次从在沿海以战养和、和战并用转变为倾师北上,孤注一掷,前后大约七年。第三次从南京战败,退出抗清转变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前后大约五年。这三次战略大转移,对于郑成功军事力量的壮大,海上贸易的成长,政治局势的驾御以及对明、对清、对荷各方面关系的变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兹将其过程扼要叙述如次: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先生是当代爱国华侨的一面光辉旗帜,厦门大学就是由他倾资创办的,并尽力维持,成为台湾海峡的重要学府。直到解放后,他仍为发展厦门大学贡献出不少的力量。陈嘉庚先生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从他懂事之日起,就亲历过甲午割去台湾和庚子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两次巨变。在以后长期留居殖民地的生活中,更尝尽了“海外孤儿”低人一等的苦味。经过多年的苦闷、徬徨与探索,他终于认识到:“欲尽国民  相似文献   
7.
(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特点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属蒙古利亚种或黄种,远古时代分为北三系和南三系:北三系中的第一系为通古斯族或满族,居于东北;第二系为蒙古族,居于正北;第三系为突厥族,居于西北。南三系中的第一系为越族,居于东南和正南;第二系为汉族,居于中原;第三系为藏族和彝族,居于西南。北三系诸族居地,  相似文献   
8.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建省,标志了清政府对台湾的认识已从“患自内生”转变而为“患从外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康熙二十三年(1683)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清政府与郑氏残余势力的矛盾,又一是地方官吏豪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两种矛盾渗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台湾省的五十一年中,为了加强奴化教育、麻痹台湾人民反抗意识,曾经几次对当地地名进行更改,把绝大部分城市街道的名称和一部分县、市、乡、镇、村的名称换上了宣扬“日本第一”和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新名。1945年,台湾重归祖国,国民党在接管初期,固然也把许多日本化色彩比较突出的地名加以废弃,但搞得并不十分彻底,至今仍然有若干经过日本侵略者更改过的地名被保留下来,其中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