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本渗透越来越深,在网络舆论导向中,资本逻辑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控制舆论话语权和社会心理动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资本逻辑影响网络舆论导向的表现。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以其特有方式不断谋求价值增值的逻辑特性。在资本逻辑驱使下形成的网络舆论议题,大多是资本选择性设置或推动,有利于资本增值。制造话题,挑动网络舆论发生。在网络舆论发生过程中,资本运用不同手段如标题效应、视觉冲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思想丰富而深刻,他界定了城邦中公民的身份和作用;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应该具备正义的心灵、和谐的品质、尽责的精神、一定的技艺和健康的身体等素质和能力;公民应该通过学习哲学不断地提升自己.柏拉图的国家与公民的同一正义、公民之间团结合作、公民的个性化与净化教育、公民的心灵和谐等思想对于建设公民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陈联俊 《理论月刊》2004,(11):110-112
干部腐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干部腐败的特点和危害,主要有涉案金额数目巨大、不计后果,犯罪人员文化程度高,犯罪动机多元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等。其原因主要有上下帮教不足、部门管理不够、体制监督不力、干部个人素质不高等几个方面。应对干部腐败年轻化的趋势,应该从重视干部选拔责任的事前化、个人信用档案的社会化、反腐机构的独立化、廉政风险基金的制度化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的虚拟世界成为影响大学生发展的技术空间。在对暨南大学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中,互联网世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表现为:主体意识缺乏,发展期待显著;权利意识展现,维权状态迷茫;参与意识突出,社会活动欠缺;责任意识较强,提升路径尚少。需要在互联网世界提倡主体实践,规范参与路径,建设互动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以加强虚拟社会治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形成对于网络社会、公民自身乃至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缘由主要有政治诉求、经济利益、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其发生特点是虚拟的公共空间、相似的境遇基础、多样性的统一、渐进性的变化等。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方式主要表现在群体认知、群体心理、群体互动、群体态度等方面。应该着重从归因分析、传播路径、意见领袖、规范指引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公民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基础条件、个体差异、交往环境、国家建设等四个方面因素。其中基础条件是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利益诉求、公共意识的差异;交往环境是指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组织的不同;国家建设是指主体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个体公民意识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虚拟社会的出现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影响巨大,需要加强对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研究。"虚拟人"不是虚拟社会研究的起点,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是虚拟社会的基本社会构成,包含着虚拟社会主要矛盾的萌芽,是虚拟社会中人的发展基础,其影响着虚拟社会的发展方向。坚持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给党的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网络空间中出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受到冲击、党内政治生活形态发生转变、党的政治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党的政治能力水平要求提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网络错误思潮推动、网络政治影响扩大、网络利益结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对抗等。我们需要从规范党员网络政治言行、强化网络政治内容建设、引导网络政治舆论倾向、发挥网络政治治理功能等方面,逐步加强网络空间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巩固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混淆个体关怀与整体关怀的关系;忽视内在关怀与外在影响的关系;割裂思想关怀与政治需要的关系;缺乏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结合等。人文关怀具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具有引导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和开发功能。可以通过树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和谐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主体性关怀思想、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吸收多元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成果、掌握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等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