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许涤新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经济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家 ,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我的记忆中 ,大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在《东方杂志》、《新中华》……等刊物上 ,他发表了不少关于当代中国问题尤其是中国经济问题的论著 ,我读后得益非浅。现在算来 ,我与许老相识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1 946年夏 ,我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赴英从事经济史研究。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两种…  相似文献   
2.
对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思考陶大镛近期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全书贯串了一个思想: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早在1985年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帝国主义的条件下,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腐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能迅速发展呢?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于辩证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4.
在陈云同志的全部经济论著中,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无论是考虑问题、提出建议,还是领导经济工作,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早在延安时代,他就根据长期革命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他曾反复强调:“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陈云文选》第3卷第18日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陈云同志告诫我们,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问题也搞不好。这几句话,深入浅出,富有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的新霸权主义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毫无人道地侵略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并悍然轰炸我国驻南使馆之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谴责,也使人们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凶恶面目和侵略本性。但仅仅义愤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全人类的危害。现就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向各方求教。第一,美国的新霸权主义决不是单纯的军事外交上的霸权,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全方位的霸权主义。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美国已在其1998年…  相似文献   
6.
许涤新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经济理论家,而且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家,他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的上篇中(载本刊1989年第三期),我从理论上考察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从实践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认定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已经孕育着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的萌芽了。与此相联系,引导出一系列带有全局性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已经引起热烈的讨论。下面,我就各方面普遍关注的几个热门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通过暴力革命,还是和平过渡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一直接受这样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已经臻于完善。当《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在德国汉堡问世以后,恩格斯曾向全世界宣告:“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因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好最完整地凝结在《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中:一方面,唯物史观的原则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同时,正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