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主在经历了一个螺旋式发展过程后,"人民主权"这一价值理想最终得以实现。古代民主的原初含义蕴含了"人民主权"的价值理想,民主制度和民主理想呈现一种理论逻辑上的统一;近代民主是一种选举的制度和方法,发生了价值上的转变,逐渐背离"人民主权"的理想本质;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主权"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使民主价值发生转变,实现了民主理想价值的回归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薛晴  霍有光 《前沿》2010,(9):174-176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时代,城市文化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崭新时期。本文在对城市文化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城市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经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杨芳  霍有光 《求索》2013,(2):118-120
传统哲学观将理性的人同现实世界区分为二元对立的世界,以此出发把语言视为人与现实交流的工具或手段。威廉斯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工具论,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诸方面对传统语言文化论进行了理论批判,提出了从中介到表意实践的唯物主义文化研究论。威廉斯唯物主义文化研究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性的物质活动和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实践的现实意识和有意义的社会创造。威廉斯打破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和表现论的语言工具观,超越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文化观.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把语言和文化视为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结构研究模式,对我们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反者道之动”有助于我们为决策问题找到一条理性之途。在“反者道之动”与“决策”的联系与操作化问题上,把两种相反的意见推向极端并进行尽可能的扩大,表面上是极端非理性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充分的辩论和评估,却是获取辩证理性从而得到科学决策的理性之途。“反者道之动”方法在复杂性科学背景下应当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道光前期台湾社会发展概貌——《蠡测汇钞》的史学价值霍有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政府进军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率众归顺,从此,台湾置于清朝政府管辖之下,实现了祖国统一。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八年,蒋毓英编篡第一部10卷本《台湾府志》问世,至乾隆二...  相似文献   
6.
民主民本民生理念辨析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民本、民生是不同的政治理念.民主是人民主权的权力本位,源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基础;民本是与“君本”相对应的“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的政治思想,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为生存发展的土壤;民生是超意识形态的政策措施,直接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安危.吸取民本思想之精华,构建明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民生理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邬焜先生关于"信息的度量(质和量)"问题的讨论,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可以说,无论是度量"绝对信息量"、"相对信息量",还是度量"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信息量",都离开了邬焜先生本人关于"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规定,即离开了"客观不实在"、"间接存在(自在信息)"、"中介粒子场(信息场)"的范畴,将事物本体的质和量,说成是信息的质和量,与他所谓"信息思维是关于不实在、间接存在的思维",实为南辕北辙,使传统哲学(马哲)的物质,沦为没有质和量可度量的"离休下岗"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