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WTO与两岸经贸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为GATT(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系于1948年3月成立并开始运作,之后历经8个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于1993年12月15日达成最终协议,决定成立WTO,1995年1月1日WTO开始运作,与GATT并存一年后于 1996年1月1日起完全取代GATT,成为规范和协调当代全球经济贸易关系的最权威性组织,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相似文献   
2.
台湾公营事业发展状况及其面临困境韩清海*台湾公营事业分为“国营”事业及地方公营事业两部分,目前总计有120个单位,而以27个“国营事业”为主体。从行业看,公营事业经营范围包括农林渔牧业、矿产采石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业、自来水业、营造业、批发零售业、饮...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从70年代末开始恢复以来已历经15个春秋,这期间两岸经贸交流无论从量上或质的方面来考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两岸经贸往来虽然还属于“次民间”性质,但是,经贸交流的规模与范围已非昔日可比,进展速度之快也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岸经济交往的日益加强,逐步建立和发展海峡两岸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台湾经济目前正面临工业升级,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市场、新的经济活动空间,也迫切需要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它不仅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台湾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50年代初期,台湾对外贸易总额每年不过3亿美元左右。自60年代中期以后,对外贸易迅速扩展,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增长率均达两位数。到1987年,贸易总额已达880亿美元,其中出口535亿美元,进口345亿美元,顺差190亿美元。贸易依存度从1952年的22.4%上升到1986年的101.2%。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台湾贸易总额排第13位,出口排第11位。台湾对外贸易扩展如此迅速,固然有诸种内外经济因素,但对外贸易的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台湾“国建六年计划”(以下简称“六年计划”)是1991年1月30日经台“行政院”院会通过并开始实施的,是当前台湾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纲领性计划。目前“六年计划”已编印成书,分发到基层单位。这个计划一出台就在台湾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了产、官、学各方议论最热门的话题,各种评论纷纷、褒贬不一,但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要比计划本身意义大得多。究竟台湾当局为何要在当前实施“六年计划”,其实施前景如何,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很好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第四个10年。大体上,1950—1959年为经济恢复和进口替代时期;1960—1969年为出口导向(扩张)时期;1970—1979年是经济转型、发展重化工业时期;从1980年开始则为发展策略性工业时期。1980年台湾设置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标志;1984年台湾当局提出“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则是全面推动“工业升级”的基本方针。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经济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1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局4月30日宣布终止了本来就非法的“动员戡乱时期”,废除了早就应该废除的《临时条款》。这一举动虽然同台湾当局许多政策动作一样“慢半拍”,但仍不失为理智之举。这是台湾政局矛盾发展之使然。换言之,是台湾当局为摆脱当前“宪政”危机日益加深的需要,而并不是为了主动改善海峡两岸关系.不过,它在客观上,却对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戡乱期”的终止,海峡两岸关系将从长期以来的“军事对峙”状态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阶段,按照台湾当局的提法,是“和平、对等、互惠”的关系。可是,  相似文献   
9.
台湾国泰财团即国泰集团企业如果从其核心公司——国泰信托有限股分公司建立的一九七一年算起,仅经历十四年的“颠峰时期”便猢狲解体;从早些时的国泰产物(一九六一年建立)、国泰人寿(一九六二年建立)两公司算起,其形成、发展到解体,也不过二十五年时间.按照二十年为一代计算,国泰财团的第二代接棒人掌盘才五年左右,一个在台湾数一数二的宠大财团如此迅速崩塌,乍看起来,有些令人不解,但若深入分析,人们也不难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集团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官营企业(公营企业)、侨外资企业鼎足而立,通称台湾三大资本,是台湾工商企业的骨干。企业集团的实质关系已存在20年左右,但法律对此并未给予规范化,集团管理机构不具法人地位,因此,所谓集团企业只是学术界和工商界的名词。一、集团企业发展的基本脉胳集团企业是台湾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家族企业基地上演化出来的。它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成型期、膨胀期与调整转型期。 (一) 成型期:大约在60年代中后期。50年代初,台湾当局为解决民生必需品的紧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