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其一是试图在审美的层面上重建汉民族的文化自尊 ;其二是隐晦地表达有别于殖民者意图的新的文化理想。这两者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对这一精神状态的分析 ,有助于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身处现实困境当中的近代东亚的知识者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和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映真的文学创作不仅归属于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特别是俄国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而且属于中国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优秀现代文学传统。但作为50年代末以来从事创作的一代台湾作家,他与上述作家、作品有很明显的不同,因为他在接受上述传统的薰陶时,还亲身感受着战后40余年间世界与台湾社会、文化与文学思潮的风云激荡,有着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风貌。陈映真作品中的唐倩与契诃夫笔下的奥莲卡,尽管这两个文学典型的塑造体现着他们关于女性某些共相的理解,但毕竟同中有异,前者的俄罗斯风格是纯粹女人味,后者的台湾风格则明显带着战后一代的病态、苦闷,空虚和无根的悲苦。虽然陈映真创造了象唐倩那样在其前辈作家的作品中确实罕见的文学典型,但若把他的  相似文献   
3.
二、与同辈作家比较所谓“同辈”作家,有两个含义:一是从年龄上看彼此相仿佛的作家,例如陈映真之于白先勇等;二是在同一时期写作,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现着时代问题的作家,例如1949年以后从大陆去台的作家。如果说日据时期的台湾的苦难,在小说中表现为异族奴役下物质生活的贫困匮乏(如赖和笔下的秦得参等)和精神生活的极度苦闷(如龙英琮笔下的陈有三等),于是绝望,颓唐,讽刺,反抗,……成为小说常见的基调,那么,光复以后,国民党的统治取代了日本殖民当局的地位,日本人从台湾的前台上消失了。不幸的是,祖国统一的局面并未形成,对于曾热切盼望回归祖国的台湾平民知识分子而言,一场“二·二八”事件带来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