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协商民主以公共论坛的形式在公民间平等地讨论,增进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兼容所有政治意愿,承担起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它改变了民主决策机制,创新了民主形式.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困惑,社会中个人、政治团体和阶级阶层拥有资源和政治能力的不平等、政治贫困状态下的公开排斥、难以体现的政治包容、参与者的文化多元性及价值取向等都对协商过程中的平等性和结果的公正性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2.
吕庆春  伍爱华 《探索》2016,(4):174-180
中产阶层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应从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维度去考察。当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流阶层的时候,经济与政治的制度化程度较高,中产阶层的体制属性、良好的教育背景促使其理性思考,其价值取向倾向中庸,政治态度趋于保守,中产阶层的中间社会地位能有效地黏合其他社会阶层,是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器"。在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的转型社会中,制度化程度较低,中产阶层的价值取向倾向多元化,政治参与处于无序状态,中产阶层是转型社会中反体制的主要力量,主张激进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成为政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民主进程的主要推进者。因此,不能一概地认为中产阶层就是社会稳定阶层,转型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动荡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是在权力的主导下并服务于政治的价值取向,是"权威志向型"的改革。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具有较突出的探索与试错性质。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在逐渐放权,但总的趋势是权力不褪色。随着权力的下放,对权力约束减弱,权力偏好现象较突出,一些经济市场与社会管理逐渐演变成权力的角逐,很多当权者都在改革中追逐着地方、部门以及自身的利益,一些权力的双重代表性突出体现,即在代表大众利益与权力者自身利益的双线上运行,权力者保持着高额的回报。这样,资源的累积不可避免,加速了财富的积累与贫穷的累积,引发社会发展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4.
"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广泛存在.在此期间,社会发展往往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出现了社会剥夺现象.只有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的水平,工业才有可能实行对农业反哺.中国的"二元"结构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二元性,有鲜明的制度安排与行政管理体制特征,资源汇聚于城市与工业部门,加重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索取,使农民以及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国民待遇.中国目前正处在打破体制樊篱,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对变革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作正确的解读.以便更好地加强社会整合,促进以工补农,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实现以城带乡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网络遭受拒绝服务时,信息包不能达到目的地,已有的邮件路由协议不能很好地解决拒绝服务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路由基础结构拒绝服务的模型,并描述了用入侵检测保护路由基础结构免遭拒绝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