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对唯对史观理论的新发展。为此,笔者从哲学角度反思“三个代表”理论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创新。  相似文献   
2.
冯东飞 《前线》2013,(1):30-32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它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形成了人类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但过去,我们比较关注实践活动的创造价值过程,而容易忽略实践活动中的代价付出过程。从创价与代价的相统一的角度来探讨实践的本质,有利于减少实践活动的代价付出,以增强实践活动的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价值观,本质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入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道德理想,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发展.为此,笔者从哲学角度反思"三个代表"理论对唯物史观理论的新创新.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传统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低代价的发展观.在发展理念上,科学发展观奉行"以人为本";在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上,科学发展观注重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冯东飞 《理论月刊》2001,1(9):43-44
认识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存在和发展,除了社会实践这一外在推动力之外,还有其内在推动力。这一推动力根源于认识本身要追根问底,认识的发展不纯粹取决于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活动又受到求知欲的推动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崔平  冯东飞 《理论导刊》2001,(12):29-3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区域经济战略的一次大转移。西部大开发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要树立经济发展的极限意识与代价意识。一、西部经济发展的极限意识的树立众所周知,从生物学上看,人是一种缺乏自我满足感的有限之物,但人的思想和行动却永远指向无限。尽管在人类之初的远古时代,由于自身力量的渺小和对强大自然力的恐惧,人类为自己的能力设置了种种禁忌,但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当人类从上帝的权威下解放出来之后,便发现上帝不过是自己的影子,人类自己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们相信,自身…  相似文献   
8.
冯东飞 《理论探索》2007,42(3):30-33
从哲学的角度看,代价是人在创价活动中所丧失的各种价值的统称。它不仅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付出,而且包括非成本的价值付出,其主要表现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其他价值而选择了可能带来的价值损失,包括人们在价值活动过程中的消极后果。作为哲学概念的代价又分为与创价活动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必然性代价”和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性代价两类。我们应该有效地控制创价活动中的代价付出,把代价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冯东飞 《唯实》2012,(3):26-29
实践效率问题是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次问题,它包括实践作为手段的效率和实践本身的效率。实践作为手段的效率是指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物质、能量等与实践的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实践本身的效率是指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物质、能量等与实践的内在目的实现的比值。深入进行实践效率问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深化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冯东飞 《理论月刊》2002,12(7):43-44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代价问题(即:不仅有“必然性”代价,而且还有人为性代价)相伴相随,力求减少不必要的人为代价的产生,把代价控制在最低限度,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