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通过对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危机的分析 ,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呈现先进与落后、现代与传统并存的特点 ,另一方面变革与分化也同样明显 ,并已逐渐从封闭保守的静态型向开放创新的动态型转变 ,且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思维取向和思维视角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的根本权利之一。保障民族文化利益,关系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现代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及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把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融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自治问题,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从抗战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建立单一制的人民共和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将其载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并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产生了冲击。至“文革时期”民族区域自治遭到严重破坏。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也遭到践踏和否定。党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对公共行政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政府行政精神的支撑,因为行政精神是公共行政管理的灵魂和核心。要塑造有强大支撑力的行政精神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作为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以及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精神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回应“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探索任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后“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进行了主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前期探索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灵魂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呈现诸多新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得益于从其对立面社会主义中吸取合理的经验,而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也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孝虹 《理论前沿》2005,(14):16-18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把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而浴血奋斗,在取得全国范围的执政地位后更是把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贯穿到施政纲领中。新时期面对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明确地把社会公正写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中,鲜明地指出社会公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单孝虹 《理论前沿》2006,484(19):39-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对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农村社区伦理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党中央依靠农民、教育农民、引导农民的一贯工作方针。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农村社区伦理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价值观建设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的分析,指出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目标定位的基础,是企业凝聚力的黏合剂。因此必须重视企业价值观的构建,适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企业发展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