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雅桐乡     
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弯里弯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桑园,还有黄灿灿的稻谷、白皑皑的杭菊花。公路上、河港里,满载着丝绸,皮革制品、羊毛衫、电器的车船,匆匆忙忙地向杭州、上海、香港驶去。这里便是浙北杭嘉湖平原上的桐乡县。 改革开放,将桐乡人“安顿就  相似文献   
2.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点有关我国古老剧种昆剧的新情况: 明珠会失落吗? 发端于明初的昆剧(过去叫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曾像京剧一样,一度风靡全国。在它鼎盛时期,仅北京一地,就有50多个班社。近百年来,昆剧又以自己的优秀传统剧目和丰富优美的表演艺术,滋养了京剧、越剧、川剧、秦腔等许多剧种。它被尊称为各剧种的“乳母”或“老祖宗”。今天,这个有将近500岁的“戏剧之祖”还有没有生命力?它还能为观众服务吗?  相似文献   
3.
珍珠滩篆刻艺术是一个十分讲究功力的艺术门类。没有几十年的勤奋修炼,是很难在印坛产生什么大的影响的。西泠印社更是全国成千上万个印社中最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和印学研究团体,它汇集了国内外最有影响的印人和书画家。三、四十岁的人,没有特殊的艺术造诣,只能望门兴叹...  相似文献   
4.
柳暗花明见此村从1985年开始,我国学者为弄清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裔情况,多次到诸葛亮的出生地山东沂南县、长期居留地湖北襄阳隆中、葬身地陕西勉县进行过调查,结果都一筹莫展,甚至连姓诸葛的人也找不到。在曾是蜀汉都城的成都,虽有少数几户姓诸葛,但都称自己的祖先是明清时从浙江入川经商而留居的,与诸葛亮攀不上亲。又有人发  相似文献   
5.
位于洞庭之滨的岳阳楼经过大修之后,人们又可以登楼凭栏,领略范仲淹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描绘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风光了。  相似文献   
6.
自然梦     
人各有志。纤秀的、举止娴雅的刘延捷,爱的是自然。刘延捷是一位颇有灵气的国画家。她和她的画,被书画大师唐云、沙孟海誉为“女中杰手”、“天与清新”。人生道路难以预料,60年代末,她来到杭州,却开始了园林设计师的生涯。她以诗人的情怀,画家的意趣和工程师的缜密思维,将石头、泥土、流水、草木,组构成一幅幅立体画图。尽管耳边飘浮过不少赞誉之词,但她总感到远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长16.7厘米,高7厘米的象牙蝶形器。它的正面用阴线刻绘出一幅寓意深奥的图案:中间为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圆上方有几笔炽烈的火焰纹,让人联想起那个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太阳两侧,各有一只利喙长尾的鸟,昂首振翼,搏击升空……。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古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能刻出如此精致的作品来,实在令人惊讶。更为重要的是:这件牙雕  相似文献   
8.
杭州以北20公里处,有一座小镇,叫良渚镇,属余杭市。良渚镇西边有一座山,叫莫角山。山的面积有31万平方米,呈长方形。说它是山,其实也仅比周围农田高出四、五米,只能算是一个大土堆。从50年代初,便已辟为果园,成了杭州市的一个水蜜桃生产基地。年复一年,花开花落,谁也没有感觉到它有什么异常之处,倒是周围的种田人,常在自己的田头屋角,发现一些奇形怪状的玉器和破损的黑陶。这情形从清代就是如此。破陶没人要,玉器则被认为是汉代的,时常有人来收购。直到1939年,家在良渚镇的杭州西湖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昕更先生,发表了题为《良渚》的报告,人们才吃惊地知道良渚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可惜他的研究因抗日战争而中断了。  相似文献   
9.
一颗引发中子,飞驰过来,猛烈地向一个原子核撞击。原子核被撞裂为两瓣,从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又产生了新的中子,带来了新的撞击。这便是核反应,也叫做核裂变。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厂,就是要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能发电。电厂正在建设中。但是,另一种“核反应”早已发生——这里的党员,犹如一颗颗引发中子,以他们的模范行动猛烈地向人们心灵中的原子核飞驰、撞  相似文献   
10.
志在新途     
都市和城镇 长途公共汽车的车厢里,回响着使人烦闷的(口隆)声。一个中年妇女,不时焦躁不安地向车窗外张望。她刚在长沙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油脂化工方面的会议,这时正急于返回益阳去。就在昨天,设在南京的某研究所的副所长特地前来求她说:“赵晓屏同志,你们两口子都是南京人,到我们所去工作吧。我们这个新单位设备好,住房宽,就是缺人,愿意去吗?” “愿意,当然愿意。让我回去同汪承甲说一说。” “好,等候佳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