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民族学的研究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问题,是一个迄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地回答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它的含义及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是什么?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方面的一个问题,谈谈我的管窥之见,以求教于学术界。“社会主义民族”这个概念,当推斯大林最早提出。与此同时,也是他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社会主义民族是在资产阶级民族的废墟上产生出来的。(见《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载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以下未注页码的引文均见该书同一篇文章)斯大林的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即成经典,至今在我国的一些教科书  相似文献   
2.
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这是党中央近年来着重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即是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民主素养,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视角转向民主的主体——全体人民,从而开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领域,深化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素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派别,至今它尚未出现在社会主义研究、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史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的视野之内,它似乎与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至多只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某些受批判的素材。事实是否就是这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笔者以为这是需要予以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的八十多年是人类世界发生巨变的八十多年。帝国主义造成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战争废墟上诞生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成熟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与新生的社会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第三世界广大中小国家挣脱殖民主义锁链取得民族独立。技术革命的浪潮、社会主义思想的浪潮席卷全球。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等呈现出多样化、多极化的局面。世界既隐伏着危机,又充满着希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成为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以后,我国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就是这种发展的有力证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以后,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的这种新性质得到了全党和全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学的研究中,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问题,是一个迄今尚未得到令人满意地回答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它的含义及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是什么?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民族形成的道路方面的一个问题,谈谈我的管窥之见,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性修养等以外,还应重视党的干部能力建设。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为了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保持我们党的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必须从现在起,用极大的努力,选拔和培养成千上万的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让这些同志参与各种领导工作,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实际有效的锻炼。建设好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就是要求我们加强党的干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愈来愈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搞改革前人没有留下经验,没有既定的答案,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所以,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试验,这也是有风险的事情。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几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是基本顺利的,但许多情况表明,不改革政治体制,不能适应形势,就会影响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赵明义,1932年生,河北省景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本科。1960—62年在该校任教。1962年9月至今在山东大学执教。现为该校科学社会主义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初版本和增订本、《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著作。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