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莫斯科专电 11月底,俄罗斯刚刚摆脱了卢布暴跌引起的巨大震荡,位于北高加索的车臣共和国又燃起熊熊战火,莫斯科的政治气氛也骤然紧张,长达3年悬而未决的车臣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 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原是俄罗斯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一部分。1991年11月,在苏联尚未解体时,刚刚当选车臣总统的杜达耶夫便宣布车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与俄建立“平等关系”。杜达耶夫的这一作法引起俄领导人的强烈反对。叶利钦曾宣布对车臣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专电 6月19日,俄官方和杜达耶夫的支持者在格罗兹尼重开谈判。从谈判结果看,双方均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19日至23日举行的有关军事问题的谈判中,双方宣布无限期延长停火时间,并交换被俘人员。根据军事谈判达成的协议,俄罗斯军队将撤出车臣,在车臣境内仅保留4个营的内务部队和内务部的一个摩托步兵旅。军人的总人数不超过6500人。在撤军之前,交战双方分别从前沿阵地后撤2至4公里。解除车臣非法武装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解除由战地指挥官指挥的50人至500人的大股武装的武器;其次解除小股民兵的武装;最后清缴居民个人手里的枪支。清剿工作在双方的监督下进行,对交出武器者免于  相似文献   
3.
在欧亚交界的北高加索,近3年来局势一直时松时紧的车臣共和国局势再度紧张,出现双重政权并存的局面.总统杜达耶夫的支持者和反对派之间发生严重对峙,且有大动干戈之势,引起了人们对有“火药桶”之称的高加索地区形势的关注.俄车紧张关系溯源及其直接起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