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戊戌维新变法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由伦理中心、道德本位的致思趋向,向现实政治中心的致思趋向的转变。其直接现实性就是对封建政治制度的否定。因而,与这种新致思趋向相适应的,是一种否定性的思维方法的诞生。这种思维方法诞生的标志,表现为康有为对以往封建伦常理论的考证,提出维护封建伦常观念、宗法关系的思想是伪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伪造。从而他提出了孔子是一个维新派的观点,并据此“托古改制”。特别是梁启超直接提出破坏主义之主张,在思想上直接动摇了以往传统思维方式上视作金科玉律的封建伦常道德和政治上的宗法关系。当然…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的世界潮流的大背景下,全球性问题、全局性问题、地区性问题等均以时代性的共时性彰显出来,特别是科技与人文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于科学合理性问题的解决,必须以中西哲学会通的全球性视阈、人类性的情怀、和而不同的原则、整合创新的途径,用跨越古今、融会中西、整合科技与人文的全球性思维予以审视,使科学的价值目的与价值手段统一,使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实现科技、经济、文化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西传统哲学思维的差异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以主体自身为思维对象,重点使用道德理性的悟性方法,旨在建构一种人生智慧的主体意向性思维的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崇尚主客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其一开始就重视自然理性的分析方法,因而在总体的思维模式上,是一种追求客观智慧的对象性思维的哲学。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西传统哲学的相互融通也在相应加快。未来的整合创新的全球性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然理性的对象性思维与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的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