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意在探讨司法文书中犯罪事实的写作方法.叙述犯罪适点.既要抓住材料的重点,突出关键内容,并根据行文目的,用合理的叙事方式,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事实的确凿无疑又要把握不同案件的类型差异,并做到条理清晰,重点明确.  相似文献   
2.
主题词针对目前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从课堂讲授、抓好训练环节、讲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公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公文写作强调规范,因此叙事不能铺张扬厉。在这样的局限中,本文意在探讨公文叙事的实用技巧:公文叙事的关键在于把握住文书的行文目的,其次要抓住材料的个性特点,充分突出主线人物。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实践脱离是制约公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的公安教育改革又矫枉过正,过分地强调技能培养。从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看,公安教育改革应冷静考虑公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明确几个先决性问题:公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人还是岗位人?目前的招录培养体制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学校教育能否彻底解决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基于对这几个问题的清醒认识,公安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实践困境;其次,在现有条件下,不同培养层次应有不同的教育思路:普招体制下,本(专)科层次素质养成与技能培养并重,研究生层次先入警再读研;招录体制下,二学历以技能培养为重心,军转干以综合素质培养为重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的本科教育给我们留下几个困惑:其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什么学校教得越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反而越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越来越细,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课程内容交叉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反过来我们要整合课程,那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整合?其二,前些年为什么部属院校交地方?并校风又缘何而起?其三,有多大比例的大学生发现不适合在自己当初所报考的专业学习?为什么国内个别高校推行低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大三才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作为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公安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更适合开展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安院校的课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人的成长、职业人的成长、岗位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公安学历教育改为岗位培训,关系到公安事业的发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地改装的过程,而是一个调整和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对素质培养的定位。通过改制,建立一个合理、完善、富有效率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它既要与实践高度结合培养技能,又要高于实践提高素质;既要适合我国公安工作现状,又能推进公安事业发展进步,这才是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所在。对现有公安高校学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解决素质培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公报中有三个方面的表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府层面提出的文化建设,是大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的构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强国之梦的必要路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建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文化;文化强国不是少数特定文化人的特殊任务,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义务,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具有全局的意义。鉴于此,公安院校人文课程应以高度的自觉意识担负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为学校文化精神建设及公安文化建设铺垫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力不断增强,一些旧的社会问题尚且存在,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又逐步显现出来,公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现代警务制度的框架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公安机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重要条件。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基于公共管理视野下的人本思想,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为核心,重点通过现代立体防控、社会面控制、警务信息化、和谐警民关系、应急机制、警务合作、媒体应对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写作活动本身潜藏着丰富的个人信息,文章作为一个载体或媒介,反映出作者某些方面的潜在素质。所以,求职信的展示功能,不仅表现于文字的内容,也表现于文字的风貌或精神。从文本中,用人单位还可以捕捉到更直观、更具体、更真实的个人信息,从而对求职者的能力等做出更真切、更深入的判断:是不是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是不是有合理而清晰的思路?做事是不是清楚利落、细腻周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