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劳资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实施的社会基础及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关系的基本结构,动摇了三方机制有效运转的社会基础。简单"移植"三方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改变了的劳资关系的客观需要。必须从拓展劳资合作空间入手,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改革工会制度,构建劳资集体协商、对话的平台和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一个参与主体多元、作用路径多维的网络化协调机制,以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期限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期限与劳资利益的协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劳资双方的合作共赢是雇佣关系长期化的基本要求,法律的着力点在于激发市场经济内在的劳资合作共赢机制的活力。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确定的情况下,雇佣关系的稳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主要取决于劳工技能的专用性程度。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流动性"基础上追求"稳定性"的劳动合同制度模式,在利益动态协调过程中实现劳资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