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8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0年间经济平均增长率仅为2.9%,远远低于六七十年代。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为扭转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除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之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未有明显好转。经济发展的内部阻滞依然十分强大,而外部经济环境的诸多不利变化犹如雪上加霜,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理论是对现实经济发展问题及其一般规律性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同时也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逻辑。经济发展模式则是从经济发展理论的高度,对具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式和道路(特别是某一类国家经济发展实际)的经验概括,体现了在特定条件下理论与历史的逻辑统一、自经济学诞生之日起,经济发展理论大致经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更加趋向全球一体化。国际金融进一步扩张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剩余资本充斥金融市场,流动资本的规模不断膨胀,流动的速度也日益加快。据统计,世界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约为2000亿美元,全年约为60万亿美元。世界股票市场交易数额也很大。仅纽约证券交易所每个工作日的交易总额就达1000多亿美元,全年达30多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对我国当前总体上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其基本含义就是要解决低水平、不平衡和不全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而新的发展观的核心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发展观演变的历史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历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知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体现在发展观上也经历了依次推进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的发展观是以资源为本,那时因为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不得不依靠自然资源解决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慕海平 《理论前沿》2003,(12):20-21
要根据扩大内需的需要和国债投资的性质,把投资的方向调整到促进消费增长和转型上来,为国债投资的逐步淡出创造条件。现阶段,国债投资的重点应是发展教育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样的调整既可以弥补历史的欠账,又能够刺激消费需求,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32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最近在尼日利亚新首都阿布贾签署了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规定将在未来的34年内逐步建立非洲经济共同市场。其目标包括开发、动员和利用非洲大陆的人力物力。以联合的力量实现自立,并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在非洲国家间建立起亲密和睦的关系。这一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困难中的非洲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相似文献   
8.
一、新阶段的主要特征从近两年经济增长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化工业主导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有三个明显特征。1.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变化,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增长200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2.6%,其中重工业增长率为13.1%,轻工业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