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茶叶是我国最早具有品牌意义的农产品之一,茶叶品牌效应不断碍到营造与发展.以安溪铁观音作为测试品牌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构建我国茶叶区域品牌资产评估模型及相关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信度、效度以及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实证了我国茶叶区域品牌资产的品牌知名度、产地联想、品种联想、品质认知、品牌关系五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联关系,以期对我国茶叶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下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完毕的任务依然艰巨。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影响,以及依靠社会资本成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组织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次之;制度关系型社会资本发挥作用最弱;而依靠三类社会资本成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质量较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对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依赖会逐渐减弱,组织关系型和制度关系型社会资本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相对贫困治理时期,需要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贫困治理方式的演化路径,阐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间具有的内涵统一性、目标联动性和内容继起性等逻辑特征。在厘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的困境基础上,探索从党建引领、产业优化、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制度建设五方面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途径,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供给带来新的方式和体验,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成为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部门提高公众满意度的必要前提。在阐述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从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效益、公众满意、公众参与五方面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最后从创新理念、数据共享、部门协作、需求导向四个角度提出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演化趋势难控制、爆发周期难预测、产生危害难消除等特征。文章从基础逻辑、行动逻辑和结果逻辑三个方面阐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逻辑理路,指出存在政府应对不精准、社会参与不充分和网民参与不积极等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社会、网民的角度提出强化政府主导、提升社会协同、完善网民参与等优化路径,旨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环境治理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诸多困境,表现为政府推动力不足、居民参与意愿不高、企业缺乏自主性、主体参与权责不清等。基于合作治理理论,从“还权—动员—合作—赋能—监督”五个角度构建社区环境合作治理创新机制,即建构社区环境合作治理的基础、激发社区环境合作治理主体的活力、促成社区环境合作治理结构的转变、增进社区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社区环境合作治理角色的转换。对各主体参与社区环境合作治理进行理论分析,以此实现社区环境合作治理基础、治理结构、治理角色的转变,并以W市M社区为例对社区环境合作治理的实现路向进行实践检验分析,通过提升社区环境合作治理能力确保社区环境合作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7.
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与社会网络分别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价值基础、行动准绳与现实载体。现实中存在社会信任的破坏导致环境治理意愿不足、社会规范的失效致使环境治理效果不佳和社会网络的缺失造成环境治理程度不深等困境,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信任体系、优化社会规范共识和扩大社会参与网络来提高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意愿,进而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8.
施生旭  陈浩 《行政论坛》2023,(5):140-148
社区治理议题的塑造机制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行政性需求的行动策略根据强弱分为刚性执行与建议倡导,内生性需求的行动策略根据强弱分为自发推动与被动执行,社区治理议题按行政性需求与内生性需求的强弱四个维度划分为摩擦四种类型,即议题推进、议题阻滞、议题排斥和议题忽略。行政性需求与内生性需求在出现作用不一致时将会产生需求摩擦,行政压力主导下的议题往往与居民需求产生冲突,形成议题排斥,需要依靠组织化的诉求表达,通过建立协商机制设置弹性空间以及塑造正式公约充分消解需求摩擦;而内生性需求主导下的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产生议题阻滞,需要凭借社区能人推动、协商规则的正式化以及外部权力结构的嵌入能够有效引导集体行动。基于福州市S小区垃圾分类治理与F小区加装电梯案例实践,探索社区治理议题塑造与摩擦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