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富  罗新云 《当代广西》2014,(17):38-39
正到8月中旬,钦州市所有乡镇已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县(区)直单位也渐入尾声。从前期的市委常委会带头把六个批次整改问题公之于众,到如今外出务工党员纷纷主动回村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钦州市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像一把铁尺,自上而下,动真碰硬,既量出了"规定动作"是否到位,又标识出整改时间表,同时统一了以注重民生导向作为整改工作的一大标准尺码。  相似文献   
2.
罗新云 《当代广西》2014,(17):48-49
正"警车太破,空调也坏了,大家打开车窗凉快点。"7月17日,钦州市钦南公安分局沙埠镇派出所民警温贵思启动车辆,尘土飞扬,载着同事驶向十几公里之外的沙埠镇坭桥村。这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乡村路,温贵思走了16年。"要沉下心来多深入农村,熟悉农村情况,把农民兄弟当自家人,村民就会和你心比心,警民的心近了,农村警务工作也就顺心顺手。"温贵思黝黑的脸上绽放笑容,说:"党的群众路线也让我知道要干一行爱一行,群众有事找你,你就少推诿把事做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湖区义务教育问题为分析样本,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办学条件、教师资源三方面分析了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失衡问题.由于国家长久以来的实行城市偏向的消极差别化教育政策,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导致了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和断裂.体制和政策是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和发展失衡的最主要的因素.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积极差别化政策,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资金援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以此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一直以来是中国公共管理领域重点讨论的话题。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和教育服务的不充分与不对等是造成教育不公的主要原因。以2005年湘南H区义务教育状况为样本,运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教育财政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地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由于长期实行城市偏向的教育政策和重点校制度,形成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以及"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天壤之别,从而导致了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公共教育的不平等。因此,要最终促进公共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必须纠正原有的政策偏差,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农村教育投入的优先性;必须打破原有办学特权,实现办学点和生源的均衡配置;必须实施鼓励和优惠政策,避免城乡教育"马太效应"的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