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因遭遇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民族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致使在进行边疆治理时面临财政、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诸多困难。本文认为,在充分考虑这些特殊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落实基层政权组织的治理主体地位,激发组织运行活力,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在社会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体系视野之下,对新形势下自发性青年组织和共青团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双方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问题的形成具有共同的社会根源,在问题的解决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应当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特点和优势,发展一种合作互补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艾昆鹏 《学理论》2012,(12):23-24
马尔库塞致力于从微观层面审视和批判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分方面导致的问题,围绕其代表作《单向度的人》对他的这种批判立场和思维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虽然是在反对形而上学的理性思维,但同样受制于这种思维的局限,并没有为人们摆脱资本主义弊病和现代性问题的困扰提供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特殊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特点、民族构成状况、周边国家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带来了治理中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公共产品供给、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困境。在现有的宏观政策环境下,只有充分认识这些特殊性条件及其所导致的困难,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理机制创新,激发基层政权组织运行活力,因地制宜地寻求地方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