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崭新生态哲学思想。它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生命价值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整体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正义观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审美观。它对于牢固树立科学的生态意识、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深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识和有效践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理论与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认知和领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国优秀传统生态哲学智慧、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认知;二是通过厘定和明确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人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关系,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三是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有效运用系统性、协同性、和谐性等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 ,在阶级社会形成以来始终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重要抉择。“德”与“法”有相同作用也有不同特点 ,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坚持德法并举 ,有助于廉政建设和改良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5.
论“结合”     
论“结合”薛勇民“结合”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运用较广的概念之一。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概念,长期以来,我们却重视、研究不够。本文试图就“结合”的历史发展、理论意义及其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等方面作些粗浅的分析。一、“结合...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及其文化基础理应成为深入探究的重要内容,对这四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更深层面上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试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的若干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一次提到党和国家和重要议事日程上,是根据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分析研究这些背景材深入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武就当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若干失衡作些探讨,以供参考。一、重利而轻义在中国,“义利之弊”千百年来一直在争论着。在以道义立国,坚持道德本体的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才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发展目标,从根本上克服…  相似文献   
8.
薛勇民  侯永刚 《前进》2000,(10):46-47
面对我国人口问题,各界人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但多数只停留在单纯人口政策的研究上,而在宏观的战略考虑和微观的利益扼制方面尚少涉足。对此,笔者拟作如下几点探索。一、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是认识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金钥匙”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历史领域所实现的革命变革。同以前的一切理论不同,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要求人们用社会本来面目去说明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科学也将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这一物质运动形式的人口过程看作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境界。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深刻领会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哲学意蕴,主要应基于生产力发展、社会形态演变和人类文明转型的辩证过程,深度诠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所蕴涵着的实践本体论基础、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所体现着的实践价值论特质和人类文明转型发展所彰显着的实践动力论机制。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才能在生态实践中完成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