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人为本思想原则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其观念化、社会化、制度化和文化化,推动和保证以人为本实践的经常化,使以人为本本身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即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需要,成为人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根本态度、方式、方法和行动的自觉,由他律内化为指导人们行动的自律,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本文就以人为本思想原则的观念化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它适时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及时地解答了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理论反思、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脉络。作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邓小平理论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引路旗帜。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缜密的科学性 ,而且蕴含着科学的审美之维 ,即 :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真理之美 ,求真向善的伦理之美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境之美。共产主义信仰的审美之维使其始终充满历史的现实感 ,激励着人们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化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4.
邹兴明 《学理论》2008,(2):25-28
孔子从“爱有等差”的基本事实出发,最终试图通过“泛爱众”和“忠恕之道”使社会趋向和谐。其理想终究未能实现。走出“爱有等差”之困境,仍然是我们现今社会面临的艰巨任务。因此,重新反思孔子的努力,对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源头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以人为本源于 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二是认为源于古希腊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二者各有其理据, 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片面理解。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 以人为本,其基本要义是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人民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 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它适时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及时地解答了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理论反思,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脉络.作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邓小平理论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引路旗帜.  相似文献   
7.
邹兴明 《唯实》2004,1(8):50-52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缜密的科学性,而且蕴含着科学的审美之维,即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真理之美,求真向善的伦理之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境之美.共产主义信仰的审美之维使其始终充满历史的现实感,激励着人们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化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8.
邹兴明的“邓小平理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一文认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呼唤的产物,它适时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解答了我们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文章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根据及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哲学升华。  相似文献   
9.
邹兴明 《唯实》2004,(9):50-52
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具有缜密的科学性,而且蕴含着科学的审美之维,即: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真理之美,求真向善的伦理之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境之美.共产主义信仰的审美之维使其始终充满历史的现实感,激励着人们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化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0.
论以人为本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由于人的需要是丰富复杂的、历史地生成和变化发展的,这就使以人为本本身成为一个历史地发展过程。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正当与不正当、真实与虚假之分,因此,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也只能是以满足人的真实的、合理的、正当的需要为本。人的需要是社会化、文化化和时代化了的需要,文化特征是人的需要的总特征,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所实现的是一项文化归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