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客 《瞭望》1982,(11)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北京故宫的漱芳斋里,似乎在举行一个特殊的文物展览会。观者细细观赏,喷喷称赞。记者的照相机咔咔作响,忙于摄影。 壁上是一幅幅的字画及历代帝王肖像。这历代帝王肖像不是故宫的珍藏吗?全国解放时,国民党当局把这些珍藏裹携去台湾了,难道现在从台湾又回到了故宫?不。这是摹本,虽然它颇见功力,几可乱真。然则临摹者是谁? 再看那紫檀木的案几上,陈列着的是七件精美的古玩,六件是玉器,一件是玲珑的牙雕小球。居中的一件玉器是一尊文殊菩萨,玉质晶莹,雕功精细,国内仅存有数的几件;另一件是一只翡翠缕空花鸟瓶,也属罕见。对故宫藏品了如指掌的行家们知道,这几  相似文献   
2.
三十二个人,几乎可以组成一个“排”。而我们面前站着的这一群:步履蹒跚的长者,鬓发染霜的中年汉,满壮实的小伙子戴上了厚厚的镜片,还有,几位纤弱的妇女——显然不是一支战斗的队伍。他们会作工、会种田吗?除了其中的几个,大多不能。倒回去五年、十年,他们真是要自惭形秽了。但今天,这三十二个人从天南地北走到一起,并无愧色地接受人们的赞誉。他们是一九八○年全国三十篇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稀世的宝库,为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它珍藏着一笔无可估量的思想财富,一代伟人智慧的结晶。 这笔财富是鲁迅先生留下的:在他的杂文、小说里,在他的书信、日记中。他那犀利、深沉的笔触涉及文学、政治、社会,论述人情、思想、伦理。他严峻地剖析这古老的民族,剖析敌人、友人,连同他自已。这样的说法或许并不过分:不了解鲁迅,就难于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4.
两位相熟的友人,日前登门来访,把厚教敦的一叠清样放在案前。翻开扉页上的目录,不免惊讶:竟是台湾学者的四十四篇评论《红楼梦》著述。 华夏的子孙,都以《红楼梦》为民族的骄傲,都分外珍爱这祖国的瑰宝。然而三十年间台湾、大陆音讯茫茫,这些论“红”的著述是怎样传到了这里?我向眼前两位红学研究者胡文彬、周雷请教。他们笑了:“是的,海峡相隔,把红学界分在了两边,一部‘红楼’,又将它维系拢来。虽说是云遮雾挡,天各一方,要中断彼此的联系,也是难的。” 还是在五十年代初,大陆的红学家陆续从海外获得些台湾论“红”的资料。一些有识见的文章自会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