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反腐与遏制网络谣言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群众监督方式,在当前中国呈蓬勃发展之势,伴随着网络反腐的兴盛,网络谣言在开放化条件下也大行其道。要在推进网络反腐的同时遏制网络谣言则必须将两者放在同一背景下,寻求其互动的可能性,基于其主体、客体、载体的异同,运作特征的耦合以及内在诉求的相契之处,可从知、智、治、制四个方面研究其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民众诉求日趋多元、网络社会逐渐崛起、阶层分化和固化倾向亟待重视,如何在党群关系的优化中促进社会进步,这是跨越群众路线新困境、彰显其生命力所必须思考的理论问题,也是推进党日趋“善治”的现实问题。对此,应从当下群众路线的现实之基、发展之源、价值归宿三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伴随着民众的期许与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趋于成熟,中国梦从生成、提出到成为全民共识也经历了时光的积淀、自身的完善以及凝聚了人民的期待.中国梦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历史坐标上、发展动力以及群众基础上具有契合点,两者在理念维度、实践维度以及互动维度上能够进行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广阔的结合空间,从其共有特征来看,两者都凸显了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从其理论契合性来看,两者在出发点、发展动力和价值归宿上更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伴随着民众的期许与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趋于成熟,中国梦从生成、发展到成为全民共识也经历了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完善以及承载着民众的动态期许,中国梦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文章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历史坐标、发展动力以及群众基础上的契合点,强调要在深入了解两者契合点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两者在理念维度、实践维度以及互动维度上进行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旧民主主义社会语境中,文化建设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而文化的民生意蕴和人本价值更是被公然遮蔽。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文化民生思想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成熟和凸显。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民生建设认识的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其演变特点和趋势,能够观照当下文化民生建设,在文化民生建设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创新上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既是百年来恢弘的民族期待,也是所有个体渴盼美好生活的现实诉求表达,作为一项历经风雨的长远历史重任和囊括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在各方合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以正确的道路为途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群众路线拓展民主的空间、以公正的利益机制为有效保障,最终抵达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8.
追寻和挖掘马克思文化民生思想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人的需要是马克思文化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而实践的观点则是其逻辑支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文化民生思想的最终归宿。其内在逻辑对于当下的文化建设与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文化建设与民生改革发展中,要以敏锐捕捉和合理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前提;以尊重人民的实践产物、保障人民的文化权利为重点,以确保人民持续性文化受益,促进其走向自由、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旧民主主义社会语境中,文化建设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而文化的民生意蕴和人本价值更是被公然遮蔽。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文化民生思想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成熟和凸显。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民生建设认识的历史演变的进程,揭示其演变特点和趋势,能够关照当下文化民生建设,在文化民生建设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创新上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日臻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而向前发展,它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过程,更是人民不断获取幸福生活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回顾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相契合的特征,在深入了解中国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促进两者双向建构、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