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论在刑罚领域还是在防控矫治机制上,均应寻求恰当的策略。未成年人犯罪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正确判断是非能力;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纷繁复杂,外界不良诱因太多,难以抵御,使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为此,对未成年人应倡导非监禁刑等轻刑化措施;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我国签署的《联合国未成年人司法最低限度》第21条规定,应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未成年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确保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权益。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对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矫治应采取说理式、抑制式和训练式等方法,从培养其成熟人格入手矫正其人格缺陷。即使有逮捕必要的,也应基于对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障的司法理念,对其慎用逮捕;在继续全面实施“非羁押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可以试点开展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听证制度,创新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建立符合我国未成年人特点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刑事和解制度成为当前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热点话题。刑事和解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利益;有利于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刑事和解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专题着重从司法实践层面,就刑事和解在检察阶段、轻伤害案、未成年人犯罪、亲属间重伤害案等问题的适用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各法学类院校相继开设《司法口才》课。本文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本人的教学心得,就劳改工作谈话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谈一些初步设想。 我校设置劳改法学系,专门培养从事劳改工作的干警。劳改法学目前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劳改法学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劳改工作具有明显不同于其它法律工作的特征,这是由劳改工作的性质及其任务所决定的。在诸多劳改工作中,最多最直接的工作就是与罪犯进行谈话;  相似文献   
4.
匿名审稿制作为代表国际发展趋势的审稿制度,已为学界达成共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但它的实施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作保障。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报质量首要条件是主管单位应对学报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学报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地位,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学报编辑部地位和性质,提供人才、经费、设备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其次是编辑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质、智力素质、体能素质、政治素质、作风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为提高学报质量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6.
1999年,新世纪已曙光初现,办好高校学报已拥有诸多有利条件:党的十五大路线已经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形成共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已经铺平;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随着学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得到充实,近几年不少高校学报调整了人员,一批年富力强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进入了编辑部;根据新闻出版署(1998)109号《关于建立高校学报类期刊刊号系列的通知》文件精神,亦经广大学报同仁长期以来的多方努力,又有一批高校学报在1…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实施意义及缓刑适用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新探索 ,它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社区矫正内容之一的缓刑制度 ,亟须在立法及实践上予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犯罪低龄化,形式团伙化、性质严重化、手段多样化,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拐卖妇女、儿童罪作了明确的认定,即“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收买、接送、中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构建社区禁毒防控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市禁毒工作面临的严峻态势,至2005年,上海市已初步建立起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禁毒防控体系,并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改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