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谈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它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初步解决了20世纪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难题,因而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井文豪  倪子君 《前沿》2009,(3):16-20
相对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就是搞清首要问题,抓住两个根本;从国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借鉴国际经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特点都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即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特点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身处这样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由不得我们不用改革的思维去重新审度一切现行和未来的事物。譬如说,我们能否探讨一下工时革新的问题?具体说,用“周四工作制”代替现行的周五制,可行性如何? 这一构想,其初发动因是为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而提出来的。随着探讨的深入,我们发现新工时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解决就业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命题。简而言之,新工时制还是顺应社会科技进步潮流的必然选择,且是关乎国家体制创新的一项战略性命题,更是符合人类生存理念的一种普遍性追求。其对解决就业压力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理论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但时至今日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从理论上搞清楚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问题,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本人拟就  相似文献   
6.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 ,开拓马克思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态度 ,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以及思想路线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领域外的权利与义务分配的不公正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次原因。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对于我们走中国特色共富之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分配对象的完善确立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提;程序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坚持差别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保障;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胡锦涛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赋予人才观以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首次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大胆革新,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胡锦涛同志在人才问题上的重要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