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党校研究式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以领导干部的特点为基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交流为平台;以训后表现为依据的要求,以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改进为原则。开发和实施研究式教学课程体系要具备先进的培训理念,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和培训知识的课程体系设计者,掌握现代培训理念与培训技巧的培训教师,配套的教学硬件设施等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协商政治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商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崭新范式。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具备了协商政治的基本特征,但还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政治。从协商政治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应以协商政治发展的要求为参照,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建设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执政基础的问题 ,表明了执政意识的新觉醒。无论是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旨、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还是现代民主政治框架下政党执政的规律来看 ,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与认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建设必须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改革执政方式、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先进文化、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协商政治:多党合作与民主参与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吉成 《求实》2006,(5):15-17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协商政治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选择。从协商政治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以党际政治协商的规范化推进中国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途径之一。推进中国党际政治协商的规范化,可以采取协商关系法制化、协商主体平等化、协商内容明确化、协商形式程序化、协商机构专门化、协商方案共识化、协商结果实效化、协商环境和谐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