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改革开放30年青少年发展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青少年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并形成体系.这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发展及青少年工作、采取立法与政策手段切实保障青少年发展、设立专门的青少年组织并使青少年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密切相关.当前,青少年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必须围绕发展权这一核心价值,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维度规划和完善青少年发展权保护的政策体系.以实施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教育为重心,为青少年发展提供平等的条件.同时,进一步强化和明晰政府、学校、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相关社会组织对于青少年发展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合作创新的研究已有诸多理论可以说明其动因,而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利因素常常被忽略。例如:复杂性增加、自治权丧失和信息不对称[1]都可能伴随着合作的全过程。因此,尽管合作创新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但成功率并不高[2]。除此之外,U/I合作创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还有其特殊(表1),这是由它们在R&D上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性表现出来的。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知识学习过程的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探寻有效的知识学习运行机制。表1大学和企业在R&D上的不同特性表现表现大学企业对R&D的关注基础研究,好奇心驱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沉溺以及由此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不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秩序与和谐。但网络不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的根源性因素,相关责任主体的缺失是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增长的根本原因。必须通过立法,确立政府、学校、社会主体以及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法定义务,明确规定其不履行义务时的法律责任,从而建立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的法律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各类伦理与法律问题,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基于此,各国学者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规范展开研究,呈现出从伦理规范研究向法律规范研究演进的态势。当前,国外人工智能应用规范研究已经取得多项共识,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共识包括三点:一是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方向应为社会伦理,二是基于确定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重点应当进一步转向技术实现,三是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具有局限性,未经法律规范的人工智能具有侵权风险。现有争议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立法的重点问题、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法律体系的构建取向上。主要争议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主体资格、人工智能应用侵权的法律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中的发展与规范冲突、人工智能治理中的预防与监管平衡、人工智能特殊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等。未来研究应当立足现有对伦理原则的共识和对重点法律问题的讨论,从系统视角设计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同时在方法上注意融入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方法,强化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