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法律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法律有律、令、格、式四种形式。其中,式是行政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令、格以至律中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的实施,无不通过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誓审,是在神权统治时代,借助于神威,依据当事人对神(天)的宣誓进行定罪和惩罚的一种审判方式。这种审判方式‘几乎流行于每个国家。本文试图通过金文资料恢复西周誓审法的本来面目,并纠正《周礼·司盟》记载中的失误,同时还想通过西周誓审与殷代神判及各国神权裁判之比较,分析一下中国警审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慎刑思想研究--兼与20世纪西方慎刑思想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6,24(2):144-163
中国古代法中慎刑思想是其主流思想。它发端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汉代又在儒学与阴阳学等影响下进而承继和发展为“德主刑辅”的立法观。延至盛唐进而发展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宋、明、清均承继之,并在慎刑措施上各有建树。中国古代法的慎刑观受经济地理、宗法血缘以及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并持续三千多年之久。中外慎刑思想比较,共性在于刑法中仁爱观、教育观有其通性的一面。故而我国当今刑法改革中可吸收西方举措中人道主义的一定措施。在中国,这种吸收具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4.
西周刖刑     
西周刖刑是奴隶主贵族进行阶级镇压的一种极其残酷、野蛮而又经常、广泛使用的刑罚手段,但史籍对其记载仅见于《周礼》、《吕刑》寥寥几则。因此,古往今来,关于刖刑概念、刖刑制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还是人们研究古代刑罚种类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于一九七一年在安阳后冈一座殷代  相似文献   
5.
罗马法与中国古代契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与中国古代契约法胡留元,冯卓慧罗马法学的高度成就使它成为西方古典文法的继承并不是一种原生状态的"纯净"的继承,而是对它进行改造、加工、解释,使之发展,使之适合于新的社会要求。对罗马法的这种继受不唯在西方、在两大法系中,而且在东方,在有着自己民法...  相似文献   
6.
"吏治"与"治吏"是两个有关联而又不同的概念."吏治"是中国古代官吏们治理国家时的工作内容.<汉书·宣帝传>说宣帝长于民间"具知……吏治得失".就是指吏的工作状况.而封建国家,"明君治吏不治民","治吏"是指国家对吏的监督管理.而作为农业大国,汉代的"吏治",吏的主要工作便是管理好农耕生产,保证民生.其它则为降一等的....  相似文献   
7.
汉代"以农为本"的民本思想使其法律关注民生。甘肃出土的大量汉简完整地向我们展示了两汉时期的民事诉讼机关、民事诉讼审级、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以及作为审判依据的爰、传爰书制度。  相似文献   
8.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7,25(3):159-168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来就是多元的而非单元的,而多元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有和平的,也有暴力的交往.但究其历史,经常的交往一般都是通过和平的途径.暴力交往尤其不可能成为经常交往的方式.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更是如此.《盟吐蕃碑》这篇九世纪的原始文献向世人显现了中国唐代时期的一份国际和平条约.它揭示了作为一个大国的唐帝国如何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创建外交上的和谐周边的典范,而究论这种与周边国家甚至与古代东西两极国家相处的和谐共处原则,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2,(4):100-108
中国商代与古代的印度、希腊、罗马的婚姻观均是承继嗣、承祭祀 ,然而婚姻制度却大相径庭 ,前者实行一夫多妻制而后者多为一夫一妻制。造成制度不同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即宗教的影响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着重阐明“作为一种强大的法律制度”的罗马法一直以其精神影响着近现代法律制度。它的精神与原则与市场经济协调。罗马法精神就是罗马法意识,它可囊括为法治观、私法观、权利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吸收其精神,充分保证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民法中的物权法和债法,吸收其法治观,真正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