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的系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改革思维。辩证的改革思维就是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分清主次抓关键、透过表象找规律。具体而言,就是加强战略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法治思维,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鼓励创新思维,面对新问题复杂问题出实招想妙法;坚守底线思维。未雨绸缪防范改革风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分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发展分为自然人、经济人、生态人和自由人四个阶段。自然人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它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人依附于自然;经济人是人的发展的物化阶段,它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人成为自然的主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人却异化了;生态人是在扬弃经济人的基础上,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的发展的更高阶段;自由人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包括两方面:在理论层面,它包括科学的理论体系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实践层面,它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是要坚持并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面向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规律,回答了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具体运用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树立了典范,对全面深化改革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大本大源。中国人民的幸福是在艰苦斗争中获得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依靠全体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实现的,两者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消灭私有制"到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伟大斗争,从"自由人联合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均体现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人党初心使命之间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就是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一是理论层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二是在实践层面,包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的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并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冯思淇 《探索》2022,(1):15-28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的整体性概括,为立党兴党强党、立国兴国强国提供精神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党执政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定向与聚力的作用。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利于确保国家治理的政治方向,强化国家政权的政治属性与基本职能,明晰国家治理的政治本色,增进社会共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也嵌入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中,成为制度创新的精神动力、制度体系成熟定型的精神支撑、彰显制度优势的精神标识。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蕴的精神品质,能够激发时代精神、凝聚民族精神、引领道德风尚,从而筑牢国家治理的文化根基。这就表明,传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民主革命阶段他曾经设想通过改良和湖南自治实现独立,但走不通都失败了,最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国家独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上在目标、内容、步骤、战略方针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一些真知灼见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致和相通的,至今仍然有其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