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政党制度经过“五个历史环节”的结构转型、“四个历史阶段”的平台升级,正朝着“一个历史趋向”实现模式创新,在百年演进中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历史逻辑。这就是,围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通过结构转型实现政治力量同向整合,通过平台升级走上新的政治发展道路,并将通过模式创新促进中国的政治文明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八大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了科学总结,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了科学谋划,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科学部署,揭开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从党际关系范式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从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实际出发,从更为宏观的"政党三维关系"研究范式着眼,就会发现,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代表、多党派为民"为显著特征的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制度化成果,构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把握这一科学内涵,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发展,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政治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奋斗的政治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优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课题。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谋划,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发展新要求的实践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的路线构想。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产生于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创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发展于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既有一个创立之前的结构定型过程,是基于多党竞争制和一党独裁制的相继失败而进行的新创造,又有一个创立之后的平台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政党制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跃升。它循着自己的历史逻辑不断生长,带给人们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要求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揭示其丰富内涵。注重从党际关系范式深入研究,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从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实际出发,从更为宏观的“政党三维关系”研究范式着眼,就会发现: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代表、多党派为民”为显著特征的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制度化成果,构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内涵。把握这一科学内涵,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科学发展,使其政治文明水平再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芜湖市委党校积极探索主体班文化建设,提出了文化育人、先进文化培育先锋团队的干部教育培训新课题和新思路。为发挥党校主体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的优势,需要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上深入推进,走出一条党校改革发展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政治选择、政治成果、政治优势、政治课题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作一些探讨,从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发展平台、发展战略的视角对其时代内涵作一些概括,从理论指导、总体谋划、主要任务到实践路径对其科学发展的路线图作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全面推进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只宜定位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群众中的政治核心”,通过这个核心从政治上引领其中的各类群众共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文针对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某些不当定位,在介绍了定位问题的由来后,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定位的根据、定位的内涵作了重点分析,并对定位的实现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