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康德认为启蒙是一种状态——结束人类的未成年,走向成熟的彼岸。而这一切需要不屈从任何权威的"批判"。《无能子》虽成书于唐末却带着它独有的批判精神,它不是对短暂而逝的现在的感受,而是将现在"英雄化"的意志。其思想与后现代沟通契合,它那自我管理、有限政府的无为政治;万物同根、崇尚自然的生态政治;崇尚平等、厌弃名利的反物质主义;叛逆知识话语体系的反智主义,让人感受到批判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性特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2.
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其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既面临困境,也充满机遇,湖州市南浔区的新型城市化建设面临着规划滞后,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特色亮点不多;功能缺失,集聚能力不强;质量不优,人的城市化不充分;效能不高,体制机制不全等问题,为了实现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应以提升理念为前提,不断拓宽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切实提升城市建设规划水平。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大力增强新型城市化内在动力。以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为路径,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不断激发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生机活力。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之为美,斯恶已,社会道德失范现象频生,激发了人们对“最美精神”的渴望,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梳理,认识到“人格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儒家“人心向善”理论出发,重视人的外在行为举止与其内在道德情操的和谐统一,并相信“礼失求诸野”具有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现实,教育方式,法律制度保障,道德成长累积效果等四方面阐述了最美精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起公共关系的起源,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这只是20世纪美国所特有的现象.的确,就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而言,毫无疑问,它的故乡是在美国.然而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应当说,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一样是同其古老的.如此看来,公共关系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本文之目的在于通过考辨公共关系的源泉,了解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为现代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无能子》是唐末一部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成书于跌遭丧乱之衰世,故而伸无君之旨,足以远继鲍生,为庄学之正统。及至近代未受学界重视,然其无名与无心之政治哲学基础、基于"圣""王"合流而形成的君臣批判、原始的平均主义与乌托邦政治、与西方自发展理论暗合的无为政治都对后世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它至少形成了四股思想潜流,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自我管理、有限政府的无为政治;万物同根、崇尚自然的生态政治;崇尚平等、厌弃名利的反物质主义;叛逆知识话语体系的反智主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政治文明的概念阐述,立足于政治文明的五个核心特质即政治秩序、政治自由、政治民主、先进的政治文化、政治参与,从而展现出一幅政治文明的灿烂图景,并由此提出了如何渐进的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