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具有源远流长的形而上的艺术哲学意味。“一”中见“多”的艺术创造,既是古代艺术家对中国文化传统优势的一种发挥,也是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的智慧的实现,它比我国现代文艺理论中的“典型”说,更切入艺术创造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虚静”:“物我两忘”的最高体验境界●姜耕玉老庄的“虚静”带有浓重的深入体验境界的氛围,具有深刻的艺术实践意义,并突现了东方民族的生命文化的境界。后代有些画家、书法家、诗人,正由于进入了这种体验境界而成为大艺术家。黑格尔说:“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活动的地方,这一片历史悠久的黄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这里成了不少诗人和作家进行创作的典型的环境背景。 丁庆友是从黄河故道的一片荒沙地上崛起的诗人。他虽然痛感到这片土地的贫穷,但与故土又有着斩不断的苦恋之情。他说:“离开那一片荒沙以后,有时想的竟落下泪来。”  相似文献   
4.
新诗语言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汉语诗性的失落。从诗歌革新到建设,几乎都尚未自觉进入现代汉诗语言艺术视阈,诗坛领军人物的某些观点是有负面影响的,需要我们对新诗意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新诗。新诗的汉语形式本体意识的确立,旨在汉语诗性智慧的开发,并立足“源头活水”,激活和拓展汉语表现的崭新空间,达到现代生命诗意的本真实现。  相似文献   
5.
胡适、郭沫若、艾青等诗坛领袖人物 ,一方面对新诗创立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矫枉过正 ,造成了新诗传统的负面影响与新诗意识的潜伏的危机。而历次新诗建设的误区 ,也在于对汉语诗歌自身特点的疏忽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7.
谐中有庄,诞中有庄,美藏于丑,都是在审丑及其奇突的喜剧效果中展示真、善、美的本质.而审丑引起的笑与快感,又反映了喜剧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所谓寓教于乐,是以艺术的娱乐价值为前提的.喜剧艺术化丑为美,提供了现代艺术创造与探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