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以权利为逻辑起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连钟 《政法论丛》2005,1(2):74-77
我国刑诉法只对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作为强制措施,而法治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强制措施的判断标准是根据该国的立法,某项涉及国家强制力的措施是否有可能侵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本文在对法律概念理论基础的发展进行考察基础上,认为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也应以宪法基本权利作为概念基础,以此作为立法构建强制措施种类、程序体系的起点,并由此保障被追诉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孙连钟 《中国律师》2003,(11):50-51
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处于被追究的地位,侦查机关为了查清犯罪事实,往往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而且基本上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侦查活动,犯罪嫌疑人权利最容易遭到侵犯。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参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至关重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律师在案件的侦查阶段有权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参与刑事诉讼,但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律师应承担何种角色认识不一,影响到律师应有职能的发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一、我国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角色定位不清侦查阶段人权保障主要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因其权利在此阶段最容易受到侵害,重心…  相似文献   
3.
量刑不均衡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量刑程序相对独立于定罪程序,有利于被告人辩护权的实现,并形成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实现量刑的一致性。英美两国独立的量刑程序对我国量刑程序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在我国有效的案件分流机制未形成的情况下,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模式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强制措施予以司法救济,能够制约强制措施的滥用,并能给受到不同形式强制措施的公民有效的权利救济机会和途径.我国强制措施实施方面缺乏有效的救济措施,难以防止强制措施被滥用的危险发生.司法权介入强制措施目的就在于营造一个控辩双方共同参与,由中立裁判者依法进行裁决的司法环境.从维护人权角度,将强制措施纳入统一的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强制措施提供司法上的救济,借此完善我国强制措施制度的整体构造.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搜查、扣押作为国家强制力的实施,应当受到诉讼中应具有的正当程序精神的制约,缺乏完善的程序制约则对公民权利极易造成威胁.完善的搜查、扣押制度应包括以下要素:必备的程序要件;侦查人员紧急情况下的合理限度;违反程序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及完善的法律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平衡司法公正与效率两种价值,解决困扰司法效率提高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庭审方式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①,2003年3月14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以保障公诉案件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时的诉讼权利为切入点,用司法公正来平衡和激活司法效率,主要是针对目前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时,辩方(被告人)诉讼权利被忽视的立法和司法现状,而作出的补充性规定。一方面,防止检察院和法院为了摆脱实践中的案件积压问题而片面追求诉…  相似文献   
7.
逮捕作为我国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在无罪推定原则之下,其本身的正当性及如何实施是正当的问题不无探究的必要。作为一项诉讼制度,逮捕应当纳入到整个刑事诉讼中予以审视,满足程序正义的要求。理论上需要对逮捕作为国家强制力行使的正当性提供解释和支持。一、程序正义理念的提出程序正义的观念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规定“除依据国法之外,任何自由民不受监禁人身、侵占财产、剥夺公民权、流放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惩罚”。其中即蕴含着正当程序原理。1354年爱德华三世颁布的法令规定:“未经法律正当程序进行答辩,对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