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亲历两件小事生出了一些感慨,且述之记之. 先说一.中央电视台到一家大型企业做一个广场对话活动的录像节目,要从车间接一根电线到现场,企业老总说要同职能部门研究确定,同行者中有人觉得这样的办事效率太差.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3.
市场由人口、购买力及购买习惯三要素构成。市场是一个中间过程,是每一个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的一环。它既要适应于商品之生产的特殊环境,又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谈到市场,自然也就离不开卖和买。可以说,市场生产者或供应者、消费者或购买者组成了一个特定的经济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哭穷与吹富     
当前,个别干部以“两面人”的姿态,一边哭穷一边吹富的行为当引起注意。比如,同一个地区,民政部门的领导去了解灾情,当地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把夸大灾情、谎报贫困程度当作谋取补贴、救济、转移支出的手段,有些甚至能够手攥金元宝,嘴里嚷寒酸。这样的干部,把“跑步(部)进京(金)”的“骗术”作为功劳向主管领导和部属炫耀,但当他们面对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人民群众的评价时,这些人会立马换上另外一张“脸”。他们可以在瞬间摇身变成“昂首的公鸡”、“卖瓜的王婆”,抓红抢绿、粉饰太平,一张油嘴能把自己管辖之地说得花团锦簇、遍地黄金,其功利之心切、诓骗之技能绝不逊色于“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5.
6.
谣谚,是连不识字的人也能创作、传播的民间文学。但是,切莫看不起它,它实在是人民群众对现实政治、社会生活或某一现象感受、认识和态度的直观反映,可以说是社会风云的一个晴雨表。它们巧妙地运用谐音、对仗、双关等修辞手法,精短质朴,幽默通俗,朗朗上口且形象化。有的虽不那么雅致、规范,那么有条有理、分寸适度,甚至不乏尖锐、偏激的指  相似文献   
7.
把握命运     
一块砖头 ,置身天安门城楼就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巍峨高大、外国人眼光里的神秘壮美 ,砌上长城就成了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坚不可摧、今日游人眼光里的千古不朽 ,铺在桥头里巷就成了寻常百姓心目中的平淡无奇、骚人墨客眼光里的西风残照……一滴水珠 ,乘长风汇入沧海就是博大浩瀚 ,伴佳酿做成好酒就是醇厚甘美 ,入春泥滋养禾苗就是润物无声……一粒树种 ,落入黄山兀立的悬崖就可傲苍穹迎远客 ,种在古刹庙宇开阔的庭前就能成风景做栋梁 ,撒进戈壁荒漠广袤的原野就得忍饥渴耐寒暑……是乌鸦是喜鹊 ,先前无法挑拣 ,但报忧与道喜在乎后天啼声 ;是苍蝇…  相似文献   
8.
很小就听说了《儒林外史》里严监生临终伸出两根指头要赵氏灭减一盏灯草才肯断气的故事,也曾无数次轻蔑地嘲笑过这位著名的吝啬鬼。 近日接连从报上看到有人不惜花几十上百万巨资自建活人墓,特别是那个现已被捕的国家级贫困县干部冯文超历时三年修建极品墓的“新闻”,我不由产生了逆向思维:如果严监生  相似文献   
9.
市场,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商品买卖的场所”;而在英语里它是动名词,用来表示买卖双方及其营销行为和活动。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是生产过程的终点,新潮观点则说市场是生产过程的起点。这些表述上的差异姑且不论,事实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在不断被放大和强化,包含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商品和劳务的潜在交换的任何一种活动,已成为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但是,不少同志的思维至今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简单、机械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建场所铺摊子。因而,一些地区的市场建设,至今仍存在着重“场”即交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的前提和基础。新的世情要求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国际环境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还很不太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中国共产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