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信仰对于个人来讲,是比理想更为基础和现实的。理想多指向未来,而信仰则直指既在现实,信仰是理想之基础和出发点。对于道德主体而言,理想作为未来的目标和召唤促使主体为此而不懈奋斗,它强调主体的理性支持和理念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理想会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信仰作为现实主体的精神需求,它强调主体的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圆融。信仰较之于理想而言,似乎更注重“人文关怀”,一旦确定就不会轻易发生动摇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道德而言,信仰是比理想更为基础和现实的,因而它对于道德主体行为的调控作用也就更为直接和现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