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高校学校编排规范化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规范,应遵循《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原则和精神,根据公安高校学报的自身实际情况,走具有公安高校学报特色的编排规范之路。同时,加强与其它学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编排规范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刑事侦查制度是指一国法律规定的有关刑事侦查活动的组织、程序、人事等方面规则体系的总和。中意两国刑事侦查制度在侦查主体、侦查程序、侦查措施与手段以及采证规则等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这主要是由两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加强中意两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优点缺点,对我国刑事侦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抢劫案件之基本特点 ,运用诱惑侦查手段是提高其侦破效率的关键。适用诱惑侦查的抢劫案件应有其特定的范围 ,并须是系列抢劫案件 ,且在通过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犯罪嫌疑人线索时才允许采用。侦查诱饵的设置应考虑被害人角色扮演、抢劫目的物或随身携带物特征、适合抢劫行为的时空环境等三项因素。运用诱惑侦查手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确定和缉捕犯罪分子 ,终止系列抢劫行为 ,以此为基准 ,可以从行动方案的拟定、化装守候行动的展开和适时抓捕行动的实施等构建诱惑侦查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教强警"的方针,向科技要警力,向教育要警力,是整个公安队伍建设的基本共识.公安院校汇聚了公安队伍中一大批教学科研人员,他们应当也能够在"科教强警"中有所作为,公安院校应当成为警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5.
网络学术期刊及其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学术期刊以其出版发行快,非线性、交互性传播,信息量大的特点,伴随计算机时代迅猛发展。然其对作者的著作权、版权保护的法律思考还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组建学术期刊集团对其著作权进行集体保护;网络期刊的发行者和编辑工作者自觉履行保护作品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全体公民保护著作权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侦查程序是指一个国家刑事侦查机关的活动方式以及运用侦查措施与手段等方面规范的总称。中意两国侦查程序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这主要是由两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加强中意两国侦查程序的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对我国侦查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取决于翻译理论与技巧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两种语言差异的掌握程度.目前,各公安高校学报陆续开展了文章标题和内容摘要的英译.文章标题的英译,要注意其表述的形式、语法和措辞.内容摘要的英译,要注意与原语在风格和内容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制度的不完善固然会导致某些民警违法乱纪,但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总的来说,影响警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警察的社会角色、警察的职业文化、警察的应激心理和警察心理环境与不同意识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因素和自身心理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导致警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以求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安高校学报文稿中图分类号的标引 ,采用栏目标引法 ,主要集中在“D0政治理论”类、“D63国家行政管理”类、“DF法律”类 ,有少数文稿辐射于其他学科的知识门类中 ,由于公安学科的特殊性 ,仍有一些文稿无法准确标引 ,集中体现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型学科之中 ,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是以列举的方式规范现有公安学科的类目 ,或搞专门的公安文献题目的分类标准 ,给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新型学科以恰当的类目或留下一定的组号序列。公安高校学报文献标识码的标引 ,应准确理解每种文献标识码所包含的内容 ,分清各自的界限 ,做到标引恰切、得体。  相似文献   
10.
论贿赂案件的诱惑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是侦查赂贿案件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适用诱惑侦查时,其范围应严格限定于有证据证明的严重受贿行为,其对象应是很可能因同一事件或其他事件继续受贿的犯罪嫌疑人,其证据条件则是缺少相关物证书证或"第三方证据"。可以从人、物和环境三方面来设置侦查诱饵,由此设计行动方案、创造侦查条件、确定合理行贿理由、实施贿赂交易、荻取监控证据。从而,利用诱惑侦查之结果,通过监听、搜查、调查和审讯等秘密的或公开的侦查措施,全面查清侦查对象的受贿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