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法律   7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补贴实务中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对补贴的定性不准,而目前理论界对此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结合WTO中的《SCM协定》的相关规定,探讨了行政补贴的法律性质。在公法行为、私法行为或“两阶段”方面,行政补贴属于公法行为且为“一阶段”的行政行为;在授益行为或负担行为方面,行政补贴具有授益和负担两个方面的特性且部分具有第三人效力;在羁束行为或裁量行为方面,行政补贴一般为羁束行为,部分补贴则为裁量行为。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法》的创举与局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3年 8月 2 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从 1 996年的征求意见稿到草案的形成 ,再到正式通过 ,《行政许可法》历时七年得成大观。该部法律的通过乃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它对于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 ,进而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目标、方式、程序的改革 ,促进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执政观念的转变 ,建设法治政府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本刊特组专稿对该法律的立法背景、历史地位、立法重心与特色以及局限性作出研讨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国际气候法治体系建立在《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框架基础上,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碳减排行动,但总体而言仍难以显著延缓气候变暖。一方面,不少国家碳中和专项法律的缺失使得碳中和行动落实缺乏具体依靠;另一方面,现有遵约机制下,《巴黎协定》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绿色基金机制、技术支持机制以及国家自主贡献机制难以落到实处。对此,我国应发挥大国作用,制定气候治理与碳中和法律,以公约机制与公约外机制共同落实气候行动义务,并督促发达国家履行国际减排义务,从而助力我国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立法法》从内容的规定上看,其意义与作用不可低估。但这部宪法性法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与欠缺。作者从存疑的角度,对《立法法》在总体规定以及具体规定这两个方面存在的欠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法治推进中的若干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解君 《法学》2006,(11):92-100
法治建设和推进举措应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各种不同的主体只有定位合理、适当,才能避免角色错位;党组织应加强政治领导,避免不当干预;立法机关应当好立法者,不宜行使裁判职能;行政机关应突出其行政职能,防止政治化倾向;司法机关应在公正之下实现“为民服务”的功能;地方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同时,不得泛化“法治”区划。  相似文献   
6.
杨解君 《法商研究》2006,23(3):60-67
我国行政法的义务、责任存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意识匮乏、制度设计的定位偏差、理论认识的定性不当和缺乏实现之保障等弊端。革除弊端的途径是融入现代契约理念。因为现代契约具有法律的功效、蕴含着义务的自觉履行、意味着权利义务对等、诚实与责任。为充分履行现代行政法的义务和责任,就行政主体而言,需要树立守法、履约、践诺和负责的义务、责任观念。同时,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责任追究机制、公开机制、反抵制机制和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7.
虽然《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在理念和制度上的一系列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能源立法,但其本身仍存在内容不够充实、政策性立法倾向严重、协调性不足等问题。我国能源立法已积弊多年,能源基本法的制定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能源法律的立法空白、重叠、冲突和衔接不到位的状况。诸多现实需求决定了在能源立法中不仅要充实能源基本法内容,也要对能源单行法及相关法进行整合与协调。在这方面,统一的能源法典无疑兼具能源统筹与法律整合优势,是实现能源立法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值得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体及其类型的理论界定与探索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的基本概念,但目前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尚存在一些缺陷:与主体的组织构成相矛盾,与组织的行政活动不相协调,难以解决违法主体与责任主体的衔接关系以及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协调关系,也不便于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鉴于此,需要对行政主体予以重新界定和划分。本文将原行政主体概念( 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由此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修正为: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及其个人;并且在此基础上将行政主体划分为名义行政主体、过渡行政主体和实际行政主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展现了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媒体对震情及相关信息的报道基本做到了快捷、准确、丰富、详实。但是,从法治的要求来看,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仍然存在诸多缺憾。抗震救灾背后的法制作用几乎完全被忽略,媒体的报道充满着人治的色彩,此种倾向不利于相关事件处理方式的法制化和相关法治观念的形成。为此,必须转变观念,以“5·12”地震事件为契机,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将法治观念融入信息公开之中。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面、政策面和立法面研究现状作了分析和评述,整体上,相关政策与立法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认同,虽然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具体的研究工作尚未充分展开,稳定的研究团队尚未建立,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综合性。不足以为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和立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认真总结,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