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金萍 《世纪桥》2007,(1):144-146
日本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就一直与汉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到汉语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在介绍日语对汉字、汉语词法的借入与异化的同时,以具体事例分析了日语对古汉语句法的借入和异化,进而证明汉语对日语语言的形成和表现的多样化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抄本《孔雀经音义》卷末所附音图为日语五十音图之最早版本。其中之“か”行音由汉字“呬”和キコカケク五个假名构成,其中“呬”为行首汉字。本文从“呬”字入手,通过考察其反切注音和日语假名注音,澄清了音图中汉字“呬”与假名“キ”之间的音韵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又通过考察梵汉对译字“呬”与梵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最终结论指出,《孔雀经音义》卷末所附音图中的“呬”行音,是基于梵语字母表ha行音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二回中出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成语。就其中"僵"的字义,汉语界存在着"仆倒"、"僵硬"等不同解释。与其相对,日译文献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译法。本文以"僵"字的词汇史研究为线索,在明确《红楼梦》"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僵"字所指的基础上,对三种日译的得失及缘由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于”字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语法功能,“于”字结构可构成被动态,亦可构成能动态。本文以《论语》《道德经》《庄子》中出现的相关例句为依据,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就古日语对“于”字结构的训读方式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尽管与古汉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整体上看,古日语的训读基本可以把握“于”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并以“に”“ょり”“を”“と”等格助词体现出介词“于”字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古汉语对日语语法的形成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修饰语位于中心词之后的定语后置现象便是其一。本文通过探讨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在日语中的翻译和具体表现,队为古日语中的定语后置形式是在对古汉语文献的训读过程中产生的.其保留了与古汉语相同的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的语法关系,并在现代日语中继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语、藏语格助词功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语与日语之间虽分属不同语系,但是在语法特征上,二者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日、藏语格助词在功能和用法方面的异同,以加深人们对日语格助词功能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