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孟荀二子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传统 ,在孟子、荀子两位儒学大师那里得到了系统的推动和发展。孟、荀教育思想皆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孟子在推阐仁政学说的过程中形成其以“性善论”为基础、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荀子教育理想则立足于“性恶论”的理论基础 ,以“成圣”为最终的教育目的。二子对各个层面教育问题的阐述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显现一种重人伦教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更是散发着人文精神的生命气息。综括观之,史学传统的人文精神发端于上古原生态史学,奠基于先秦时期繁荣的史官文化;而以司马迁《史记》成书为标志,人文精神成为史学传统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是领导干部搞好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品质去强化。在平时的交谈中,有的同志经常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其实,再忙也应该挤出时间学习。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采取各种方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我们的事业才会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东汉后沉寂千年于清中叶复苏的公羊学,经康有为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代表、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的一番改作,成为以宣扬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为旨归的近代公羊学。同时成为康氏托古改制、变法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石和重要武器和他一生始终不移地坚持改良信仰的坚固支撑。也成为儒学近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梁宗华 《理论学刊》2001,(1):100-103
范晔所撰《后汉书》实为宣志之作。他对东汉各朝政治状况及重大举措 ,社会时尚、民风习俗之变等史事的论析 ,多侧面地体现了他“正一代得失”的著史宗旨 ;而《后汉书》人物品评所独具的诸多特征如贵德义、薄公卿等 ,正贯彻了儒家讲求忠、义、节、让的精神 ,彰显了他归本儒学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6.
西汉初期儒学重新兴起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理论建构、政治实践及儒学遗经的搜求与传授。就现象而言,生活在齐鲁文化圈中的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政治实践及经典传授两个方面。 在政治实践层面,先有叔孙通说服汉高祖刘邦用儒家制度,征儒生,起朝仪,为汉廷制定朝会典礼,后有公孙弘以儒术干政,白衣卿相而封侯,都以实际行动提升了儒学  相似文献   
7.
梁宗华 《理论学刊》2005,(11):121-123
汪德迈将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发展置于历史、文化的整体背景下考察,具体剖析了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向人们指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化一个方向,预言了儒学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定位.他强调作为整体的汉文化圈因为汉字与儒学在历史上曾表现出很强的内聚力,虽然在近代西方文明强大冲击下而一度解体,但发展到今天,那些原先导致解体的因素或者消失,或正减弱;而另一方面,则出现了促成统一的强大因素,那就是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和文化的一致性,其中又以文化的一致性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新到一个地方,往往是先看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其次是看学校,了解人才培养、国民素质、尊师重教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这样就会对这个地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预测。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对一个地方未来的发展,往往更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国家间、地区间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要的历史责任,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进步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很强的关联度,二者既互相推动,又互相制约,但又不能完全等同、完全替代,各自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物质条件,社会和谐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深刻地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贾谊的儒学观──兼论儒学取代黄老的内在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是汉初继陆贾之后又一位极力倡明儒家学说的思想家。自司马迁谓“曹参、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史记·太史公自序》),贾谊时被目为法家者流,后代学者亦或归其儒,或称其道,或属之杂。其实,同陆贾一样,贾谊思想仍属儒家体系,他在汉初具体历史背景下,对儒学作出了新的发展,成为由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承转。他与陆贾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思想渊源直接上承苟子,立足于儒家的礼制传统,更多地融入了法家的色彩,而仁义为本的精神内核并未改变。一、贾谊的礼治思想小起人伦日用,大到安邦定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