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强调中国之制,也强调中国之治,并要求用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制度与治理是相辅相成、内在统合的关系,发挥制度优势才能提升治理效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具有时代风格、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制度定位上,中国共产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在制度结构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分类分层原则,有指向地阐明制度内涵。在制度功能上,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特征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制度话语传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在多元制度话语竞争格局中,为形成话语合力,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话语交流机制、话语分层机制、话语贯通机制、话语博弈机制。不断阐扬制度话语,推动制度话语创新有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核心政治议题,涵盖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给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理论关切,给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与文明追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继承经典作家观点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观。在党的经典文本中,"党性"概念有三种合理性阐释:阶级性上的党性;立场上的党性;方法论意义上的党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身份发生变化,成为执政党、领导党,执政环境的变化考验党员的党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进程中,"讲党性"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后,面对经济交换原则进入党内的危险,将党性与党的作风联系在一起,迅速推进党性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锤炼党性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樊士博 《理论建设》2021,37(1):7-12
形式主义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是一贯的。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创新多种手段纠治形式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注重调查研究,避免流于形式;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改善工作方法,减轻基层负担。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反对形式主义丰富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部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全面领会这一总要求的深刻内涵,对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