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从转型期中国大学的困惑、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大学围城"内外的选择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悖论与选择问题.重点论述了大学的保守性与创新性、大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大学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大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大学的大众化与精英性、大学的公益性与投资性、大学的规范性与个体性、大学教育中的灌输性与自育性等八对矛盾,并对这些矛盾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就其实质而言,是人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超越性追求。具体地说,人文精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高度的抽象性;多层次性;核心是对人的关怀;追求并积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精神的综合,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不断实现;历史性等。  相似文献   
4.
精神家园大概包含着相互交错、互动的六个层面的要素。第一个层面,人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相应的生态家园感。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最现实的物质和自然基础。环境因素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会引起一定的精神困惑。例如,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忧虑和危机意识。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风暴,泥石流等,瞬间毁灭了人们的物质家园,破坏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基础,造成生存危机与家园感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背景下,保守主义、逆全球化倾向在一些西方大国沉渣泛起,"文明冲突论""文明优劣论"甚嚣尘上。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把亚洲文明、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进程之中加以考察,并从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等多维视角,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亚洲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主体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但它的充分实现,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对自身的能动怍用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特殊形式等有充分的正确的自沉意识。首先,必须在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这双重地位上认识主体能动性。在社会有机体中,人既是主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指导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积极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应对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复杂问题与挑战的必然要求,无论对于党还是整个社会和民族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此次实践活动既契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群众史观的要求,又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在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增强"三个自信",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欧阳康  王晓磊 《求索》2008,(5):81-83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涵着三个基本维度,分别是历史和地理的维度、实践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维度以及价值批判与理想建构的维度。全面、辩证的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原意,对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隔障或壁垒,并由此引出一些文化误解与冲突,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围城"现象.从哲学上来讲,对文化围城问题可以从文化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等角度来进行探索.如果说现代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则在现代化问题上也存在着一种非常深刻的"围城"问题."文化围城"今天具体表现在对于现代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思想误区,我们应当走出"围城",从而为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做出我们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全党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我们看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这既是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也是对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时代性概括,更是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它不仅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理论和实践内涵,标示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必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