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即将制定民法典,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坚持什么样的立法指导思想?即以什么作为民法学体系 所体现的精神?这就要研究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理。关于这一点,学术界研究甚少,往往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民法规范。笔者在此想谈一下自己对“民法的基本原理”这一宏观问题的认识。通过对民法的性质、总则及具体民事制度的分析,说明“意思自治”成为民法基本原理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现行法关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为基础,提出归责原则不能仅关注概念,更应探索各自的内容及相互关系。针对不规则的运用过错推定现提出过错推定应属于过错责任范畴,可将过错推定作为认定行为过错的主要方法,针对无过错责任中,赋予特定行业作业人致害行为宽泛的免责事由现象,提出解决特殊侵权行为的思路,应注重适用行业的研究,并严格限制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3.
也谈知假买假索赔的“王海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向市民征求意见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不予“知假打假”者消费者待遇。本文从“王海”现象深入其核心,从法律方面阐述支持“知假打假”的合理性,为立法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共同侵权行为是侵权损害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由于缺乏对共同侵权行为特征的细致研究,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经常与其他类似行为相混淆,以致影响对案件的正确定性和审处。本文试就共同侵权行为的特征及与相关行为的关系作一分析。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关于什么是共同侵权行为,一般的表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因共同过错而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并造成损害的行为。大部分学者认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需具备两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1 0月 1日 ,四川省沪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遗赠纠纷案。原告与被告之夫 (已因病死亡的遗赠人 )属非法同居关系。被告不能生育 ,且夫妻感情多年不和 ,长期分居 ,原告在遗赠人病逝前一直照顾其生活。遗赠人死亡之前立下一遗嘱 ,将其个人财产遗赠给原告 ,并将遗嘱进行了公证。后原告持遗嘱向占有遗产的被告请求给付 ,遭被告拒绝。原告由此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按遗嘱执行。一审法院受理该案后 ,以《民法通则》基本原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 ,认定遗嘱人将遗产遗赠给“第三者”的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 ,当…  相似文献   
6.
在继承关系中,被继承人所遗留的财产作为遗产的状态究竟应维持多久?其性质属于哪一类?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从而也就导致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理论上对此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制度转轨过程中,为了扼制社会上一些谋取暴利的个人和集团,我国一些地方推出了反暴利法。反暴利法的出台,对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然审视各地出台的反暴利法,不难发现这些法规较注重现象,而忽视其实质,即引起暴利的原因。比如反暴利法大多规定,价格高于零售价的多少倍,便可定为暴利,量化分析成为界定暴利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仅以量化分析作为界定暴利的标准是不全面的。因为量化分析仅反映了事物的现象,但其并未揭示事物的实质。首先,在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8.
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一起遗赠纠纷,遗嘱人的妻子已故,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省工作,很少来沪。遗嘱人虽有一子在身边,但儿、媳时有冒犯老人之举,父子关系恶化。一九八四年,遗嘱人立下遗嘱,将“文革”冻结的二间私房遗赠给平时关心、照顾他生活的侄子。不久,遗嘱人因病去世。事隔一年之后,房管部门落实政策发还了遗嘱人所有的二间私房。为继承这二间私房,受遗赠人和法定继承人发生了争执,双方诉至法院。在审讯中,法院对遗嘱的效力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遗嘱处分的必须是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浅析荷兰民法典关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的规定●沈幼伦荷兰国法律体系属大陆法系,他的旧民法典诞生于1838年,是继法国民法典之后,一部较受世界注目的民法典。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部反映那个时代特征的法典,逐渐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于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荷...  相似文献   
10.
执行难是指法院系统制作的法律文书生效后,有相当大的比例得不到执行,从而无法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法律权威的现象。实践中执行难主要指“四难”,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执行难是实践中长期困扰法院工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