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39—41条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定引起法学界对于格式条款的理论探讨。格式条款是体现单方意志性的定型化契约条款,我国格式条款立法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制定一部兴利除弊、切实保护条款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科学、系统的《格式条款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几年来,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即使是这样,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3.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典型代表,自身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必须监管规制的问题,故监管立法应需而立,直接目的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以促进经济发展,终极目的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目前网约车监管立法从其偏高品质服务的发展定位、偏高端化的车辆准入要求以及偏本地身份的驾驶员准入要求来看,其价值取向主要是“堵”的思想,与经济发展、人民幸福背道而驰,故在未来立法中应纠偏,价值取向由“堵”变“疏”,即科学确立监管立法的原则、合理设置市场准入规则、积极鼓励企业行业自律以及高度重视过程监管立法等,以此疏通网约车监管立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进而疏通制约网约车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争议之声一直不绝于耳。善意取得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维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成本、确保实质正义等应然价值,这些价值的不断延伸作用,必然适用到不动产领域。同时,动产所有权适用善意取得的决定性要素是动产占有公示的"表见性",而不动产所有权同样具有登记公示的"表见性",故可推理不动产亦适用善意取得。另外,不动产登记公示之公信力也是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直接原因、抽象本质及理论支撑。简而言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由善意取得制度本身应然价值的发挥、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基本性质的拓展以及不动产登记公示之公信力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该制度从理论上是可以证成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对夫妻想要"二宝",就给大宝写了永远第一爱她的"保证书",爸爸妈妈双双签名,大宝批准"可以",并且下令"哪个也不许擦",歪歪扭扭的笔迹,一本正经的口气,让人忍俊不禁。起初跟大宝说想给她要个弟弟、妹妹后,大宝也是想不通,父母于是暂时搁置了二胎计划。直到大宝看见别家二宝的可爱,有所松动,又有了父母的"保证",这才"批准",于是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准备迎接新成员的到来。而其他的家庭却没有如此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常见的合同,有很多是由格式条款构成的。格式条款的大量存在有其合理价值,但也有其固有的弊端。为了兴利除弊,必须综合规制格式条款。在各种规制手段中,行政规制是重要规制手段之一,但该手段现存一些制约自身发挥作用的问题,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行政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丽美 《前沿》2009,(11):81-83
在现代生活中,格式条款司空见惯。而格式条款的基本含义,国内外实证法及理论界有不同的界定,本文试图提出格式条款的准确界定;同时,根据该界定,分析格式条款的法律特征;最后,依据法律特征决定法律性质,进一步推出格式条款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8.
企业破产原因是启动企业破产程序的前提条件,也是界定破产涵义的核心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破产"从传统意义的丧失财产、消灭主体资格的涵义发展为现代意义的清算与再建两种选择兼备的涵义,由此企业破产原因也应因破产内涵的变化而变化。世界各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企业破产原因的一般规定,我国也应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破产意识的更新入手,同时完善立法、加强司法,切实将"不能清偿债务"作为企业破产原因的应然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生活中,格式条款司空见惯,主要是因为使用格式条款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但不可否认,格式条款也有其固有弊端,即背离契约自由和违反实质公平,本文欲分析这两种弊端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一、乞丐的构成乞丐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乞讨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概从私有制时起就已存在至今,即使是在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发达的北欧和经济强国美国,乞丐与流浪者仍未消除,人们对这个团体的关注也从未间歇。这个团体之所以引起人们如此得关注,与乞丐群体构成的复杂性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