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地方的名称和称号,往往是这个地方在某个方面的概括;有的还是这个地方某方面特色的概括。在澳门的历史上,曾相继出现过诸多名称及称号。透过这些名称及称号的由来,我们可以看到澳门在  相似文献   
2.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其学术思想极为渊博。若迫寻根源,《易经》原是上古时期人们卜筮的学术。但到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易经》便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后来,又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而成为重要的儒家典籍。儒学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期望通过正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这样一对结果相反、寓理相成的战例:一个是,战国时期魏国大将乐羊率军一举攻灭中山国;另一个是,南宋时期的岳飞在抗金斗争连战皆捷的情况下却被迫撤军,失去了抗金的有利时机。乐羊和岳飞都是各自所在时代的杰出军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建设中,如何在全面规划的前提下选择首先发展的经济部门,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如果这种选择符合经济规律和一国国情,那么就能以此带动其它经济部门相应发展。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振兴当时中国经济,对这一问题早就有所研究,主张在经济战略上“首先注重”发展交通。本文即对孙中山“首  相似文献   
5.
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学习西方主张,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进步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主张中,包含着近代先进中国人的许多可贵精神。对此,作为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无疑是值得认真总结的。尤其是在今天对外开放日益深入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可贵精神的借鉴价值,更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就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学习西方主张,对近代先进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所具有的可贵精神加以剖析。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古代中华民族以其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曾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代先进中国人并不以此固步自封,而是既能正确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进行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人们往往以孔子所谓“君子无所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调和思想为论据,笼统地否认了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竞争性。其实,这是对孔子有关论述的误解,更是无视全部历史客观事实而作出的片面论断。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时期,在中国思想领域中异军突起,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思想,即以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变法革新等主张为特定内容的图强御侮思想。从文化史上看,一种新思想的产生,不论是萌发于传统文化内部的运动,还是借助于外来文化的撞击,都与旧有的传统文化发生着种种关系。这些关系,往往表现为这种新思想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毫不例外,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图强御侮思想,必然也与传统文化发生如此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翻览浩如烟海的中华古代史籍,有关贪官、污吏的记载屡见不鲜。可见,贪是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官场通病。然而,从客观作用上看,贪又给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存在造成了严重威胁。史实证明:贪官们  相似文献   
9.
1966年到1976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大动乱——“文化大革命”。在此期间,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对于这种不同的变化状况及其产生原因,必须加以认真研究,以资于借鉴。本文试以具体史实为依据,在鲜明的历史比较中来研究这一问题。 一、“文革”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话为人做事须“知”。 何之谓“知”?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可见“知”乃指掌握知识和通晓事理。“知”既如此,那么它对于为人做事可以说是须臾不可无了。首先,“知”对“行”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类辑略》)在这里,朱熹把“行”比做足,把“知”比做目。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