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枫 《理论前沿》2005,(14):21-22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立有效的社会流动机制,使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有机会向上流动,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再通过职业身份的调整,使以蓝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变为以白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等等,都是促进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经历了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注重社会发展,再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后,80年代,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汲取世界发展观变化的精华,顺应发展观复归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趋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虽然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也没有直接系统地阐述过科学发展观,但他的发展观却集中反映在我们党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各项方针政策之中。发展观,是涉及发展什么、为什么(谁)而发展、怎样发展的理念。在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中,邓小平的发展观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社区呈现出阶层化发展趋势.社区阶层化趋势,有助于贯彻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原则,增强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凝聚社区情感,促进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水平.其不利之处在于,社区阶层化趋势可能导致社会隔离与社会隔阂,产生贫民区问题,形成孤岛经济效应.鉴于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倡导混合居住模式,改变社区管理方式,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  相似文献   
4.
王国枫 《理论探讨》2005,1(4):28-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广大人民主体性的张扬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主体性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现实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要加强人们的自我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的培育,同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必须为人的主体性张扬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