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育和人的关系的再审视:一个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和人之间本质的始源性关系,在现代工业体制、市场逻辑和社会分工的浸染下,其澄明状态遭到了历史性遮蔽,表现出了明显的外在化、功利化和专业化,导致了人和社会的双重不和谐.而要克服这种局面,就应该在哲学的视野中对教育和人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使教育历史性地回归于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得益于其有效利用了传统儒家文化资源中的集体本位主义、伦理观念和境界学说,并适时地完成了创造性转换,充分发挥了其现代价值.而同样受东方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泰国和印尼,却没有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因而没有成功地克服儒家传统思想所附带的宗族观念和伦理等级,以至于贪污腐敗的现象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政治文化,自古坚守的就是从“内圣”到“外壬”的内外贯通之路。内圣无方,则外王不达。至于“内圣”的方法,就是执政者要在自身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上下足功夫,以仁人求仁政,以德行求德教。这种反身内求和自我升华的精神,不仅打造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内在超越品格,而且也成为了今天最有意义的资政镜鉴。  相似文献   
4.
祝和军 《前线》2017,(1):55-58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性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对近代以来激进派和保守派加以扬弃,既要基于现时代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鉴中丰富中国文化,更要在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双重视阈下,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精技近乎艺     
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带来经济效益而更受青睐。然而,技术的功利性取向和工具化特质也造成了人自身的异化,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要破解这一难题,迫切需要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深挖技术中被遮蔽的艺术功能和人文内涵,以实现“技术”与“艺术”贯通。有机械者必有机心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它不仅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且大大提高了人的生存质量。然而,古代的先哲,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对技术持一种贬损的态度,并对之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内在地决定着它需要"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因此,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正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是改革开放的价值归宿,辩证地理解了这三点,才能更好地领悟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干部考察是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备受大家关注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对干部考察员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路径。通过对三个基层党组织干部考察员职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总结,本文在相关研究领域,以职业化管理策略为视角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干部考察员管理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等教育行政化",如果仅仅停留在"口诛笔伐"的批判阶段,而不是深刻地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仍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既有几千年来官学互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是集中国家力量办学、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其中,科学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选择模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中国人来讲,"过年"过的就是一种年的"味道"。"年味",是一种情感的仪式,是一种团圆的信念。现在,很多人都抱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仔细想来,年味其实并没有变淡。从过去的燃放鞭炮、磕头拜年、通宵守岁,到现在的微信拜年、外出旅游、春节晚会,从吃好、穿好到买好、玩好,"年味"仅是褪去了过去的形式和载体,旧貌换了新颜,其中的变化折射的是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印证着传统风俗正在中国大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0.
在《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社会主义包含着制度安排和价值理想两个维度。不顾及历史条件偏执地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就无法和乌托邦划开界限;过于强调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制度性作用,不能对现实状况从价值理想的视野予以审视,社会主义就有着沦为物质主义的危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正在于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辩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