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你争取缓刑 按照重新鉴定的结论,郝林的行为对应的《刑法》法定刑期为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兼之具备赃物已经追回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对郝林的判决就有了适用缓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期登场的是罗力彦律师的作品《找到辩点》。一位女性作为刑辩律师在律师界可谓凤毛麟角,而且罗力彦出手接下的都是风高浪急万众瞩目的大案:如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受贿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全国首例从日本引渡职务犯罪案、邓小平照片署名权案、迟尚斌与深圳健力宝俱乐部纠纷案等多起在国内外具有重特大影响案件。  相似文献   
3.
被骗者与骗子的对抗 到看守所会见时,包同仍然坚持他只骗了3个老人。他怀疑有人想浑水摸鱼,其实是被别的人骗了,听说在他家追回了赃物,想通过指认他来达到追回自己被骗财物的目的。用他的话说:“铺天盖地都沾上来了。”  相似文献   
4.
用“男女都一样”来注解“男女平等”,从理论和实践上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抹杀了性别差异、生理差异,最终导致了无性别文化现象;二是否定了妇女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在改革开放,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男女平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罗力彦 《中国律师》2005,(12):47-48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中最具诉讼特色的程序。由于法庭询问最精彩的阶段集中体现在对证人的交叉询问过程中,并在发现事实真相上显示了极为有效的作用,被盛赞为基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所创就的最大法律运作机制的美称。而诱导性询问正是交叉询问中对证人进行盘诘的重要的常规方法。由于交叉询问的目的就在于诱使证人说出有利于本方的事实,可以说没有诱导性询问的存在,交叉询问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事实上,法庭交叉询问的魅力正在于在反询问中可以更多地提出诱导性问题。一、有关诱导性询问的概念所谓诱导性询问,是指询问者为了获得某一回答而…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修订已经连续两次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并有望于年内第一次提请审议。这次修订集中了1997年《刑事诉讼法》实施15年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众多焦点问题.诸如被告人沉默制度、非羁押强制措施的适用、辩护制度的完善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等众多问题,都将成为本次修订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位律师的办案手记,从中可以看到,律师如何运用专业智慧使未成年人的权利得到维护。这不是本刊惯常所用的那类稿件,需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进行类似的探索,每期刊发一个维权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我们既能一睹执业律师的辩护风采,又能一窥司法人员的法律高度。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与关爱。在我们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好的保护就是最大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外观设计的产生和概念,并对我国外观设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做了简要介绍。此外,对如何完善这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我国期望通过改革外观设计制度、提高申请标准以促进外观设计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应对外观设计单独立法,以期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酒醉回家。发现“不速之客”,争执不下,一人坠楼身亡。故意伤害罪(轻伤)不构成,改变罪名,控方再次起诉。辩护方案也随之改变。同一案件,两次指控,被告人承受了双重的伤害。“任何人不因同一事件受两次磨难。”这一记载于罗马法中的古老诉讼原则,能否将它对人性的关怀照进我们的法律之中?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受理民事诉讼以后,在开庭审理之前,为保证审理的顺利进行和案件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法官需要预先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我国民事诉讼法称之为“审理前的准备”.并将其作为第一审普通程序的一个必经阶段和法定程序专门作了规定。 一、庭前准备程序的当前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及最终裁判结果的作出,均须以证据作为根据。故此证据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证据在民事诉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民事诉讼将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一项“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