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既是世界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伟大的独创性。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崭新的政党制度形式、崭新的政党关系模式、崭新的执政和参政方式、崭新的协商民主形式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解读。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在制度机制创新中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启示:领导重视,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完善;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深化社区自治制度,促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和谐;创新社区服务体制,打造和谐社区建设平台;探索特色社区创建机制,维护社区安全与稳定。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健全完善社区投入机制,加大社区资金投入;二是大力拓展社区服务,做足服务文章;三是创新社区文化活动载体,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四是继续以各种创建活动为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五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落实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3.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使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面临挑战.发挥中国政党制度利益整合功能的对策选择是,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增强各民主党派的利益整舍功能;增强中国政党制度进行利益整合的包容性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具有包容异质性强的社会整合功能,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伟力。济南市统一战线坚持国际视野,深度嵌入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架构,通过聚焦提升思想政治共识、聚焦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聚焦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彰显统一战线新作为,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现代化强省会做出重大贡献,以自身的优化和现代化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留下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5.
战争责任不容推卸耿百峰关于50年前那场战争的性质、战争责任等问题,历史早已定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在日本仍然屡屡有人发表言论,歪曲历史,推卸战争责任。仅仅去年的日本政界就连续发生了数起内阁大臣公开歪曲历史,推卸战争责任的事。譬如,去年5月3日,日本...  相似文献   
6.
会展业对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城市知名度、丰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特别是对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济南市会展业发展无论在硬件环境建设,还是软环境建设以及机构设置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市知名度;理顺体制,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规划建设大型博览城等,进一步提升会展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济南市会展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形成严重挑战.中国政党制度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应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对策措施包括: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组织整合功能和意识形态整合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耿百峰 《理论学刊》2007,2(10):94-96
民主法治居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和更高层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政治保障;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9.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主要矛盾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剑指现实问题,解决了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中的动力源泉、平衡杠杆、美丽底色、外部条件、价值遵循,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发展的着力点,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形态都可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文明的结构也应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基本部分,并且马克思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