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价值是诉讼意义上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刑事诉讼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为工具价值 ,即正确处理刑事案件 ,解决社会冲突 ;二是目的价值 ,即刑事诉讼的秩序属性对社会产生的目的引导效应。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共同服务于刑事诉讼这一冲突处理机制 ,刑事诉讼法并不以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为宗旨。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与刑事诉讼价值是相关范畴 ,一般包括正义、效率、安全、自由等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但目前未成年人的刑事保护存在着刑事政策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等方面的系列误区,因而大大减损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效果,亟需匡正。一、 刑事政策理解误区匡正大家知道,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一刑事政策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制定的,力求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动、转化未成年犯罪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3.
时下,与农村发展相伴随的是农村犯罪浪潮的高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的犯罪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因此,农村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农村犯罪黑数的大量存在,使我们对农村犯罪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无疑是预防和打击农村犯罪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的见证活动范围主要限于侦查阶段,尤其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定诉讼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且主要针对专门机关实施的诉讼行为进行见证。见证人的设置是权力制约理念的产物,与程序正义理论遥相呼应。见证活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监督,二为证明。《刑事诉讼法》应赋予见证人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并规定相应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相似文献   
5.
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应当享有充分的诉讼权利,这是肯定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属性、体现被告人的程序主体地位、保障死刑判决正确适用、提高死刑判决可接受性的必然要求;以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为参照,我国死刑复核程序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因而亟需完善,一方面应确保被告人享有普通案件审判程序中的诉讼权利除非其自行放弃,另一方面应对被告人予以特殊的保护。具体而言应当赋予被告人关于死刑复核程序审理方式的选择权、强制辩护权、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权、无罪推定权、免受双重危险权、申请赦免、减刑权等诉讼权利,并建立死刑延期执行制度,为被告人穷尽救济手段提供必要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黑格尔法哲学中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道德的逻辑发展.故意和责任、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是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恶与善相对立而存在.恶意的客观表现是恶行,违法和犯罪是恶行的表现形式.但问题是,不法行为是否就是不道德行为?文章进而阐明了法和道德的关系,论证法和道德性.  相似文献   
7.
一刑事诉讼法中并无妨害刑事诉讼行为这一明确概念,但是民事诉讼法第10章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其中第100条,第101条、第102条和第106条规定了13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如“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等等。稍加对照,不难发现,诸种类似的违法行为亦不时在刑事诉讼中出现。笔者认为所谓妨害刑事诉讼行为即指故意扰乱和破坏刑事诉讼秩序,妨害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妨害刑事诉讼行为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破坏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及时排除妨害刑事诉讼行为,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胡之芳 《法学杂志》2016,(9):103-113
刑事诉讼客体的关联性和可分性是适用另案处理的前提.对于一个关联性诉讼案件而言,诉讼客体的可分性贯穿诉讼始终而非仅限于某一诉讼阶段;诉讼客体的关联性既包括“人”的关联性也包括“事”的关联性,因此另案处理不仅适用于数人一罪和数人数罪的案件,也应当适用于一人数罪的案件;考虑另案处理适用的具体情形应以价值目标为指引,只有更有利于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时才能适用另案处理,从而严格且合理地设定刑事案件另案处理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诉讼价值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所在;从程序正义、实体正义以及诉讼效率价值三个角度来看,保释制度既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保释制度作为一项确认、保障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的制度仍然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在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基础上确立科学规范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正当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权利具有可分性;二是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理应具有自主性.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的内容体现在程序启动、程序选择和变更以及程序参与的过程中.对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应予以适度限制,具体体现为效力范围的限制、社会公益的限制和国家权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